先秦文献整理的思想与时代特点.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先秦文献整理的思想与时代特点.doc

先秦文献整理的思想和时代特点 如果没有正确的整理文献典籍的理论和方法,古文献流传过程中将会产生两种后果;或任其错乱散佚,日渐亡佚;或乱加整理,妄加窜改,贻误后人。周文骏在《图书馆学情报学词典》中对文献学下的定义是:《中国文献学》中也明确地提文献整理是文献学的基本任务。我国文献整理以文献典籍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科学。张舜徽在其文献学专著出的产生源远流长,有着优良的传统。早在先秦时期,以孔子为代表的先秦诸子就已经开始了对文献典籍的整理工作,形成了自己的文献整理的思想和方法,并有自己鲜明的时代特点。 1 先秦时期文献整理的思想 1. 1 “多闻阙疑” 孔子,名丘,字仲尼,是中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中国历史上伟大是教育家和文献学家。他的治学态度谦虚谨慎,他强调在整理古文献时要“多见阙殆,多闻阙疑”即对一些有怀疑的问题和事情,不要过早地下结论。他说:“吾犹及史之阙文也,有马者,借人乘之。今亡矣夫”。这是说史书留给人们的疑惑或不通之处,不要独断妄改。这种审慎的态度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汉代文献学实践了“多闻阙疑”的优良传统。《春秋》有很多阙文,但无论今文家,还是古文家,无论怎么阐释,怎样从中发掘孔子的深意 ,汉代的文献学家无不尊重阙文的事实,并不予以补足。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保存古文献的原貌,疑以存疑。在文献注释时,郑玄多次使用传疑之例,并不轻下断语。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提出:“观天下书未遍,不得妄下雌黄”。一再地强调不得妄改历史文献。 1. 2 “信而足徵” 先秦时期的人,虽然好古,却是最没有历史观念“致用”的原则 ,而历史观念超出现实,它的利益不是一般人所能了解的,所以,他们不爱惜史料,这就为后人整理文献时增加了难度。在这种情况下,孔子在整理文献时,仍是以资料为重,在实践中贯彻无徵不信的原则。《论语·八佾》记载“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献不足之故也,足则吾能徵之矣。” 这说明孔子主张必须有足够的其他文献或者相关资料来作支撑,才能得出结论,不能妄下结论。后来,韩非也明确提出:“无参验而必之者,愚也:弗能必而据之者,诬也。”即把未经过多方的调查研究,没有征验的资料作为依据,而加以肯定,这是愚拙的举动,如果不能肯定就轻易的依据它,这是欺骗。韩非也强调以事实为依据和以资料为重,主张以事实说话,必须对材料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做出论证,否则不能任意使用。 1. 3 “述而不作” 孔子在《论语·述而》中提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即在文献整理的过程中,只陈述,不创作,相信且尊重古代文化遗产,不随意对原作进行发挥和创作,这种思想对后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史记》记载:“刘德修学好古,实事求是”。表明了刘德对文献求真态度,他重视善本,留取珍本,爱好古书,都是力图追求文献的客观性。近代整理国故的学者也受这种思想的影响,“整理国故,必须以汉还汉;以魏晋还魏晋;以唐还唐;以宋还宋;以明还明;以清还清;以古文还古文家,以今文还今文家;以程朱还程朱;以陆王还陆王;各还他一个本来面目。这些整理文献的态度强调在历史文献的整理时越靠前的文献其可靠性越大,如果可以的话在文献整理的时候尽量选择同一时期的文献加以比较,这样的可靠性更大。   1. 4“排斥虚妄,不语怪、力、乱、神” 鬼神术数之学 ,传至炎黄,至春秋而大备。孔子就生在这样一个时代,而孔子却不肯随俗谈鬼。《论语·述而》中说:“子不语怪、乱、力、神”。即孔子不谈论怪异、暴力、邪乱和鬼神一类的事。孔子还认为“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在这些地方,都可见他是一个切实的学者,不说一句玄妙的话。这种精神也贯穿在他的古文献整理中,如《公羊传·庄公七年》夏四月,辛卯,夜,恒星不见,星陨如雨 (以上为《春秋》之文)。不修之《春秋》曰:“雨星不及地尺而复。”(不修即指未经孔子整理过的《春秋》 )其记陨星的情况,很明显未经孔子修订的有关陨石落地的记载是不符合客观现实的。 1. 5 “知人论世” 孟子,名轲,相传为孔子孙子思的再传弟子,他自己也说:“予未得为孔子之徒也 ,予私淑诸人也。”但孟子自认为得孔子之学的嫡传。《孟子·万章下》“以友天下善士为未足,又尚论古之人。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这里虽然是在谈论“尚友”、“读书”的,其实也可以视为孟子对文化典籍研究和整理的认识。孟子在其中很明确地提出自己的观点,整理古代文献时一定要紧密联系原创作人及其所处的时代。文献的作者总是特定时代、特定社会、特定环境下的个人,作者的思想和观点不可避免地受到时代文化的影响并由当时的文化烙印,不知道其时代、社会、环境和个人的经历、心理和思想,就无以了解其文辞。它体现了孟子首倡的解读诗书的历史解释方法,得到后世学者的普遍承认、继承和发展。如成型于汉代中期的《诗序》认为:“诗者,志之所

文档评论(0)

dmz15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