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诗同行9·《陌上桑》.ppt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和诗同行9·《陌上桑》.ppt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9: 《陌上桑》 章会垠 《陌上桑》:女性之美与女性尊严的讴歌 《陌上桑》出自《乐府诗集》。 《宋书·乐志》题为《艳歌罗敷行》,《玉台新咏》则题为《日出东南隅行》。 (一) “女性之美”的激赏 作品首先多侧面、多角度地描绘了罗敷作为女性的“女性之美”,表达了对“女性之美”的关注与赏爱,这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特殊的意义。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日出东南”正是春天气象。 “照”字将春天丽日、明媚阳光(宇宙)与“秦氏楼”,亦即楼中之人(罗敷)作一关联,营造出一种“人栖居于大地之上、天空之下”的诗意景观; 而一个“我”字所蕴含的怜惜、亲近之意味,又显示出人与宇宙的亲和以及楼中人罗敷对此种亲和的觉知。 这里,还暗示、烘托出罗敷既如春日之明媚,又如自然之健康。下文明言——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好女”一词可谓是全诗之关键词,全诗之主旨就是要塑造“好女罗敷”形象。 何谓“好女”?有注本径释作“美女”,似有未妥。 所谓美女,偏指外在形貌之美。“好女”一词既包含外貌之美,又指向内在品质之美。 综观全诗,我们看到的,就是这样一位兼具外美与内美的“好女”。 自名为罗敷 “自名”一释为本名,亦有未到之处,应释为“自我命名”。 两句合释,谓这位秦氏女,对自己的内外美质,有清醒的觉知;而以其自然健康的心态,她并不认为美氏一桩罪过,她为自己的美感到自豪,于是毫不掩饰地以汉代美女通行的美名“罗敷”来为自己命名。 下文为我们依次展示好女罗敷的内外美质—— 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 蚕,一种软体小生命;桑叶,多么朴素无华。然而它们却以其素朴的生命光辉赢得罗敷的喜爱。 于是采桑养蚕便成为她日常最喜爱的劳作。 对劳动的喜爱,会使人不再停留于表层次的生存,它会引领人们去感受存在的深度,从而使生命获得分量和意义。 这种对弱小生命、对劳动的喜爱,是罗敷内美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必然会扩展为对一切美好事物的珍爱和积极向上的主体精神。 于是我们看到: 雅洁、活泼 于是我们看到: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坠髻,耳中明月珠。 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下襦。 “青丝”二句写出采桑所用的器具之精美芬芳,暗示出其主人之芳洁要好的品质; 发型时髦而生动,明月珠闪烁着迷人的光彩; 而衣着上杏黄色与紫色的配搭以及丝绸的质感,更显示出罗敷青春美少女的雅洁、活泼、靓丽、迷人。 间接描写 现在,这位迷人的少女正款款走来——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怒怨,但坐观罗敷。 对美人之美,一般既可直接描写,也可间接描写。 而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直接描写的艺术效果,往往不及间接描写,因为后者可以更好地激发读者的艺术想像力。 本诗只对罗敷的服饰方面作直接描画,而对其容貌体态等身体特征,采取侧面烘托之法,通过观者的反应,以夸张风趣的笔调,渲染其惊人之美。 艺术效果 这种写法,从全诗看,具有很好的艺术效果: (1)避重就轻,避实就虚,更好地显示罗敷的女性之美; (2)它使作品呈现出一种喜剧的情调;(3)此处所述之下层民众对罗敷的赏爱态度,与下文使君对罗敷的骚扰,适构成一鲜明的对比。 女性之美 至此,我们看到罗敷作为女性的那种自然健康的“女性之美”得到了充分的富于感性的描述。 在这里,女性美已摆脱道德、伦理、社会等外在因素的背景和附丽,而以其独立自足的位格、价值和魅力去成就自身、征服读者。 在中国文学史上,女性之美在文人文学或正统文学中,总是或被回避、或有所附丽,或作低调甚至歪曲的处理,而很难被正视。 即使偶有正面描写,也往往被误读。 于是作为存在之一重要层面的女性之美,便沉落到民间文学,并在此找到自己的家园。 女性之美 然而由于封建意识形态对于女性美的歧视,民间文学在接纳女性美的同时,又表现出某种矛盾心态: 一方面揭示出女性美所具有的强大而深刻的存在力量,因而表现出赞美、向往、痛惜之情; 另一方面却又深感畏惧、困惑,于是将女性美与妖魔精怪等于人类异己有害的形象相结合。 这同时存在的两个方面所构成的张势,便成为中国古代民间形态的文学表现女性美时所必然进入的基本语境。 在这种语境中所展现的女性美,不可避免地带有某种文化病态的气息以及模式化特征, 因而与现实生活中女性之实际状况有较大的脱节。 女性之美 与上述情形构成鲜明对比的是,《陌上桑》所展示的女性之美,真实、自然、健康,充满生命的活力,闪射人性的光辉。 可以说,在中国文学史上,是《陌上桑》首次将女性之美作为一个独立的、毋需任何外在凭附的审美对象,纳入诗歌的审美视野。 尤为可贵的是,这里,女性美的载体,并非社会上层女士,如庄姜(《诗经·硕人》)或杨贵妃(《长恨歌》系列),而是来自社会下层的普通劳动女性。 这种处理,表现了作者独具的艺术匠心(即以此让女性美摆脱一切外在附丽而获得独立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mz15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