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邓丽娟)文史合”让历史课堂更精彩
“文史结合”让初中历史课堂更精彩
邓丽娟
(玉门市第三中学 甘肃省玉门市 735211)
【摘 要】 文史结合是中国历史学的一个优良传统,而今在课程改革的大趋势下,在历史教学中实行文史结合显得尤为重要。改革后的教材中增添了不少文学知识来丰富历史教学。这就赋予了历史老师新的使命,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做到文史结合,有助于重现历史场景、有助于提高历史教学的思想内涵、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历史的感知、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应对中考的能力。
【关键字】文史结合 历史教学 现象 作用
一、导言
文史结合是中国历史学的一个优良传统,文史不分家,史中有文,文中有史,它是历史学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再现历史过程,探究历史规律,阐明历史概念,本身就离不开“文”。被称为我国第一部史书的《尚书》中不凡看见文史结合的身影。还有“或腴辞润简牍,或美句入咏歌,跌宕而不群,纵横而自得”①的《左传》。“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②的《史记》,等都是文史结合的典范。唐代史学评论家刘知几从理论上曾做过总结,他主张言贵修饰“言之不文,行之不远”,强调叙事“以简要为主,文约而事丰”,“章句之言,有显有晦”“史之为务,必藉于文”。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青少年中产生困难的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教育行动以赤裸裸的方式出现在他们面前。”③ 在历史教学中进行“文史渗透”,实现历史学科“历史性”与“文学性”的互动就显得格外重要。《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质,特别提醒要注意“历史知识与其它相关学科知识的联系和渗透”④《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⑤《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这些纲领性文件或指导性解读,为我们当前历史课堂教学提供了方向。《历史课程标准》第二部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求学生通过历史学习进一步了解中国国情,热爱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在短短的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在了解历史史实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质、如何继承优秀民族,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充分让历史课体现魅力课堂,走进学生的内心,体现课程改革的理念,那就需要在历史教学中充分的使用文史结合的方法。
历史教材中文史结合的现象
教材内容本身就是文学知识。
例如: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的第10课《思想的活跃和百家争鸣》和第18课《昌盛的文化》、下册的第8课《璀璨的文学艺术》、第16课《繁荣的宋元文化)》和第22课《科学技术和世俗文化》;八年级上册的第9课《开启思想解放的闸门》、下册的第12课《欣欣向荣的科教文体事业》;九年级上册的第22课《文学艺术大师》、等课程内容几乎全部是有关文学作品。
教材中配以文学知识辅助理解历史史实
北师大版七年级第3课大禹治水此知识点时,教材配以了《吕氏春秋》通大川,决壅塞,凿龙门……以利黔首。第5课中国早期的社会制度是配以了《诗经》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第20课诸葛亮的评价时,配以了杜甫的诗“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北师大版八年级上长征的时候,配以了毛泽东的诗词《七律·长征》。七年级下册第13课 宋朝时期的社会生活时配以了王安石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总把新桃换旧符”陆游的《小舟游近村舍舟步归》斜阳古柳……满村听说蔡中郎。这种教材中就配有文学诗歌帮助感知教材主题的还很多。在此就不一一列举到了。
历史教学中实行“文史结合”的作用
我们经常会听见学生说历史真枯燥,不爱学历史,有的同学说历史很有意思最喜欢学了。也会听见学生说某某老师的历史课上的生动形象,某某老师上的课枯燥无味,很大程度上就再于我们对文学知识的运用。只有我们在历史教学中穿插适度的文学知识,才能让已逝的历史变的充满生机与活力、才能增进学生理解的深度和广度、才能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一)充分的利用文学知识,有利于重现历史场景
历史是已经消逝了的现实,对于学生来说,那就是一个干巴巴的东西,如何生动活泼地再现历史,是历史课堂教学的一个难点。中学历史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有意识地选用一些学生已经学过的语文篇幅,有机地与有关历史内容相结合,以引起学生的回忆,再现历史画卷,加深学生的印象。在讲述“拿破仑对外战争”时,提示学生看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了解俄国军民对拿破仑侵略的抵抗,说明拿破仑对外战争的性质。在讲述“普法战争”这一知识点时,可以借用都德的《最后一课》。普法战争中普鲁士从一个战争的受害者变成了战争的侵略者。这一历史事件在都德的《最后一课》中有深刻、形象的体现,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普法战争中错综复杂的关系。在学习“俄国十月革命”这一知识点的时候,可以借用《海燕》这篇课文,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学生用)计算基础复习题ch1_3.doc
- (完成)埔筏小教师培训工作计划(-学年).doc
- (安全生产标准资料7.1-2-1)危险性作业安全管理制度汇编 2.doc
- (安全标准化)业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总清单.doc
- (定稿)王村店学办人民满意教育实施方案.doc
- (实用新型)一(高层建筑)垂直移动式脚手架.doc
- (实践科学发展调研报告之二)(实验教育系)关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doc
- (小学教师编制试教育与教育学章节汇编试题自己手动版).doc
- (客观题)移动联网站设计(HTML)预赛试题.doc
- (客观题)二维AD机械设计预赛试题 - 副本.doc
- (课堂设计)-中历史 6.2 卓尔不群的雅典学案 人民版必修1.doc
- (讲座实录)新读读书会第十九讲:《数学启蒙》(月夜荷爸主讲)0914.doc
- (解析版)天津滨海新区五所重点学校高三毕业班联考数学试卷(文科).doc
- (重庆卷)年普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doc
- (金修改)行政理(开本)综合实践环节实施细则及参考选题.doc
- (配电B种)广电网公司施工承包商人员入网作业资格普考题库.doc
- (重庆卷)普通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doc
- (附一)课题实校(区)申报评审书.doc
- (附件一)四川邮政业务委托代办管理办法.doc
- (金榜题库)高生物总复习 课时提升作业(二十六)第2章 第2节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苏教版必修3.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