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李振华讲义幻灯讲述
谈脾胃病的认识和治疗 李振华 教授 人生存在宇宙之间,宇即空间,宙是时间。人的生命即是随着宇宙这个大自然的时间和空间的时刻不断变化而变化方能适应生存,达到健康长寿。此即称“天人相应”或“天人合一”。如果人体不能相适应,而违背大自然的时间和空间的变化,即失去“天人合一”,即要生病,甚则人体失去了适应大自然变化的能力,生命即不能生存而死亡。 人们能随着大自然的时刻变化而机体随时变化以适应生存,原是人体有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无形能力。这个能力,是存在于人的生命之中,生命死亡,这个即消灭而不存在了。此种能力中医学称为元气,亦叫真气、宗气、正气。中医学的养生学说,采用各种方法,提出的“调其饮食”,“适其寒温”,“不妄劳作”,“恬淡虚无”以及导引吐纳和各种活动锻炼,都是勿伤正气,保护和巩固元气。 急性病,急则治其标,邪祛正自安;治慢性病,缓则治其本,正气足则邪自退;以及标本兼治,扶正祛邪,都是以保存正气为主,所谓存一分正气,就多一分生机。元气充沛,可以防卫外来之病邪,病邪侵袭,机体可以自然战胜疾病。药物治疗只能在机体抗病的基础上,起到扶助正气,调理病理的作用,故中医治病也叫调理疗法。药物不是万能,元气衰败,药物虽好,也挽救不了生命。故元气乃人生命健康之本。 人体元气的生长,来源于五脏功能的有机综合而化生。任何一脏的功能损伤,都会造成元气之不足,甚则导致元气衰败。故《内经》有“病入脏则死”。说明五脏和元气关系之重要。 五脏生机功能旺盛,是人体元气来源之本,而五脏生机的物资滋养,又全赖脾之运化水谷精微。同时脾胃又是人体气机升降之枢纽,脾胃升清降浊正常,五脏彼此才能功能平衡,达到阴平阳秘,气血有源。故元气来源于五脏功能之有机综合。五脏之生机功能,又源于脾脏的物质滋养之健运,即脾为孤脏,以贯输四旁。因而脾通四脏,脾旺而四季不受邪。脾胃为后天之本,也叫元气之本,这一理论学说,即由此而生。 历代医家无不重视脾胃。正如金元时期李东垣在《脾胃论》中说:“内伤脾胃,百病由生。”“善治病者,唯在调理脾胃”。余重视脾胃,是从医60余年来,通过博览群书和经过临床,逐渐加深认识的结果。所以指导的十届研究生和负责研究的科研项目,基本都是以脾胃为主。现将对脾胃病的病理认识和治法,综合论述以供参考。 一、脾本虚证,无实证,胃多实证 脾主运化水谷精微,其运化之功能,主要来自于脾气(阳)。脾失健运,主要是脾气虚,甚则脾阳虚。同时脾无阴虚,胃有阴虚,即胃阴不足之证。胃主受纳,腐熟、降浊,如脾虚不能为胃行其津液,或一时暴饮暴食,均可导致饮食停积于胃而成实证。有人认为水湿阻滞,或湿热蕴结为脾之实证。孰不知脾虚失其健运,才能生湿。湿为有形之邪,湿停则易阻滞气机不畅,气有余可生热,故湿热蕴结。其本在脾虚,湿热为标实。因而水湿停留,湿热蕴结之证,可以说是本虚标实,虚实交叉,实由虚致之证,非脾实也。 二、治脾胃病必须紧密联系肝。 脾胃病,多因饮食伤其脾胃,或情志伤肝。如饮食所伤,脾虚失运易生湿,湿邪停留,或胃失和降,均易阻滞气机,出现升降失常,可影响肝气之疏泄条达,而成肝郁气滞。肝郁气机不畅,又可促使脾胃之升降失常,即所谓肝脾失调,或肝胃不和,或称土壅木郁之证。此外,如怒气伤肝,肝郁气滞,失其疏泄条达,亦可造成脾胃之升降失常,出现肝脾、肝胃不和木郁克土之证。脾胃病在病因上所伤的脏器不同,但其果则同,都可造成脾胃病。根据肝、脾、胃这一病理关系,故治脾胃病必须紧密联系肝脏。此外治肝脏病亦要注意治脾胃,即张仲景“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之说。 三、治胃必实脾,健脾必和胃。 脾与胃,功能相连互为表里。胃主腐熟,脾主运化,胃主降浊,脾主升清。脾失健运,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必将导致胃实,胃腐熟无力,失于和降,亦将导致脾失健运。故脾虚易出现胃实,胃实易导致脾虚,彼此很少单独出现。因而在治法上,治胃必健脾,健脾必和胃,尤其慢性脾胃病,更应重视。脾与胃哪一方面病症偏重,或有兼证,可随证治之。 综合以上可见,胃病或脾病,均涉及到肝、脾、胃三脏,且三个脏器的病理,分别表现在脾虚、肝郁、胃实三种不同情况的相互结合。同时又可出现彼此偏盛,即病理演变为气滞血瘀,湿热蕴结,寒湿阻滞,中气下陷,水湿下注等等。这即是慢性脾胃病较为难治的原因。 脾胃病的治疗:根据涉及肝、脾、胃在病理上的相互关系,总的治法是脾宜健,肝宜疏,胃宜和,这是多年治疗脾胃病的原则。但在用药上要依据三个脏器偏盛、偏虚及其病理演变,随证治之。 据多年临床观察和有关统计,各种脾胃病,脾胃气虚占95%以上,胃阴不足者不足5%。因而在方剂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机电设备营销精要.ppt
- 机票预订系统毕业设计论文精要.doc
- 机箱电源鼠标键盘精要.ppt
- 机组启动过程中的汽温控制及氧化皮脱落的防治精要.ppt
- 机组汽包水位控制系统设计精要.doc
- 机组空冷塔展宽平台制作方案精要.doc
- 机车牵引传动控制第四电力机车主电路精要.pptx
- 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生物高二必修二第六第一节人教分析.ppt
- 杂物电梯(TSGT)分析.ppt
- 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修订)资料.ppt
- 年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四单元过关检测卷新人教版.docx
- 第十三章轴对称(复习课)1.ppt
- 15.1.2分式基本性质(2).ppt
- 期末冲刺(补全对话30道).docx
- 【华创证券-2025研报】2025年二季报公募基金十大重仓股持仓分析.pdf
- 【港交所-2025研报】景福集团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年报.pdf
- 【天风证券-2025研报】2025中报前瞻:关注预告日至财报日的景气超额.pdf
- 【国金证券-2025研报】连连数字(02598):跨境支付先行者,前瞻布局虚拟资产.pdf
- 【第一上海证券-2025研报】云工场(02512):云工(02512):IDC方案服务商,边缘云业务打造第二成长曲线.pdf
- 【东方证券-2025研报】主动权益基金2025年二季报全解析:重点关注科技医药双主线和中小盘高成长主题基金.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