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地仗技术分解.doc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前 言 众所周知、中国古建筑历史悠久,作为古建筑工程的一个分项——油饰,更使这一世界独特的建筑与建筑文化瑰丽璀璨。 然而中国地域广阔,多民族多文化多风俗多信仰无时不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意识形态以及生活方式和生产活动,就建筑而言,即有北方、江南和闽南等派别之分;更因民间“艺不外传,传男不传女”之古训,形成经验不交流、成果不共享。由此就出现多流派、多学说;宋代以后,朝廷虽然颁布了《法式》、《则例》等规范,但不难想象,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要想顺利推广到民间实乃天方夜谭。再说所谓的《法式》和《则例》通称“官式”做法本来就是为宫殿、各级衙署、寺庙以及皇家园林服务的。 就我国古代建筑油饰的功能而言,主要是对建筑物木构件进行保护使之延长使用寿命,后经能工巧匠们通过彩绘手段对不同功能、不同等级的建筑物的艺术展现,即达到保护的目的又起到装饰效果,二者合二为一。建筑物体通过这种装饰效果来体现建筑与建筑间的等级关系,同时也明确表达使用者或所有者的身份象征;以适应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宗法,礼教,等级制度及文化传统等意识形态在建筑中的影响。 山海关,地理位置处于东北和中原的咽喉、紧傍渤海,由于南、北及海外人员交往频繁,中原文化、塞北文化以及海外文化相互融合,形成独特的文化区域,这种文化也渗透到建筑领域,由此形成了山海关独特的建筑风格。 作者在2004年古城保护与开发之初,有幸参加古建筑保护与开发工程建设项目的监理工作,对古城现存的古民居做了一些考察,同时在施工监理过程中,认真分析和研究山海关古代民居建筑的特点、法式和形制,恰如上述。 这本《中国山海关古建筑地仗与油饰施工技术》的小册子是作者在山海关古城古建筑复原工程监理过程中,根据地方用料传统和传统工艺、工序编写的技术总结;为了体现这本小书技术内容的完整性和连贯性,凡本次复原及新建工程项目中没有涉及到的部分传统工艺工序也编辑在内,亦作为备忘录和今后施工参考。由于作者为山海关客籍人,对山海关建筑文化了解甚浅,本文错误之处在所难免,热切期盼本地同行老师斧正。 编者於山海关大悲院 2008年6月20日 绪 论 什么叫做地仗?地仗是古建筑术语,就是对建筑构配件油饰前基层或表面处理工艺的统称。 古建筑及仿古建筑的木(混凝土)构配件在油饰与彩绘前必须对基层进行处理,否则油漆和彩绘饰面不耐久。特别是木构件,虽然在制作安装前作了干燥处理,但仍然避免不了木构件顺木纹开裂,翘曲变形、表面粗糙等瑕疵。而混凝土(或白灰抹面)构件也会大量“返碱”,造成油漆层脱落,影响建筑物油饰面的使用寿命和彩画的耐久。构件基层处理包括木构件基层处理、水泥或抹白灰构件基层处理,统称为地仗; 传统的地仗材料和传统工艺将构件表面变得坚实耐久,再经过油饰,不但延长了建筑物使用寿命。同时也达到美观的目的。 现行地仗工程有四种做法: 一、上架大木和下架大木的使麻、糊布做法; 二、四道灰、三道灰、二道灰做法(古称单皮灰); 三、修缮工程的修补地仗做法; 四、混凝土、白灰抹面构件面层的地仗做法。 古建筑地仗的使麻、糊布做法有:一布四灰、一布五灰、一麻五灰、两麻六灰、一麻一布六灰和两麻一布七灰等做法。本书只介绍一麻五灰和一布四灰地仗项目。其他使麻和糊布做法为高级做法,不是文物古建筑复原以及文物修缮工程一般不提倡。 后面分序介绍山海关(本文指冀东和辽西地区)古建筑地仗与油饰工程的用料传统和施工操作技术。 第一节 地仗与油饰材料 一、地仗原材料选购; 古建地仗工程所选用的原材料品种、规格以及颜色应完全符合设计和现行国家材料标准以及北方地区传统做法要求。 1、土籽:即砖灰,是砖瓦作工程的废品经过粉碎磨细后的粉末,是地仗的主要原料。砖灰是向油满、血料内填充的材料,分籽灰,中灰,细灰三种。根据工序和部位,而用不同的砖灰。籽灰又分大中小三种,如木件裂纹或缺陷较大者用大籽,小者用中籽或小籽。(见表一) (表一) 砖灰粒径范围表: 类 别 孔 /英 寸 籽灰 中灰 细灰 16 24 80 2、章丹(又名红丹粉):是国产化工颜料,桔红色粉末。 3、生桐油:传统油饰用料主要采用桐油,品种有三年桐,四年桐,粟桐等。质量最佳者为三年桐与四年桐,收获时间在九、十月间。榨油分为冷榨熟榨两种。第一次冷榨可得油30%,再将仁渣加热进行熟榨,又可得油10%,呈金黄者佳,无其他油类混入者叫“原生油”,是古建筑地仗钻生必须材料,也是制作光油的原材料。 4、白面:即小麦磨成的食用面粉。 5、石灰:即生石灰。 6、苏子油:苏子榨取的油。 7、猪血:屠宰厂的杀猪血。 8、稻草:发血料时用来搓猪血。 9、麻:麻有青麻、线麻和火麻等种类,古建油漆彩画地仗工程所用的麻为上等麻也就是线麻;经过加工后,麻丝柔软洁净无麻梗,纤维拉力强,其长度小于10厘米。 10、麻布:(亚麻布)

文档评论(0)

金不换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