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导课.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优秀导课

No.1 讨论:07级化教导课技能教案展 张云娟(游客)发表评论于2010-5-5 14:54:00 107012007019 张云娟 导课 苏教版 必修一 专题三第二单元《铁、铜的获取及应用》 第一节 从自然界获取铁和铜 导课 【师说】对于铁和铜,大家都不陌生。这是应用最广泛的两种金属,在人类的历史中就经历了以它们命名的青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我们来看看一则史料,看看历史上的铁和铜的使用。 【PPT】章鸿钊在其《中国铜器铁器时代沿革考》中曾作过如下论述:中国始用铁器时代,春秋战国之间,即西元前五世纪。吴楚诸国,冶炼渐精,始制铁兵,惟仍以用铜为多。铁器渐盛时代,自战国至汉初,即自西元前四世纪至纪元之始。是时农具及日用诸器已盛用铁,惟兵器尚兼用铜。铁器全盛时代,东汉以降,即自西元一世纪至今日。东汉兵器已盛用铁,其后铜愈乏,甚乃禁用铜器 【PPT】图片展示 古代兵器 【问题】那大家看看你身边的铁和铜,说说生活中你眼中的铁和铜 【学生作答】铁盆、锄头、钢铁、、、、、、 【PPT】图片展示 铁桥 插头 铁锅 【师说】这就是大家眼中中的铁和铜。那自然界里铁和铜又是什么样的呢?我们来看看。 铁,是自然界蕴藏量最为丰富的金属之一,其地壳丰度为5.6%,除了以金属状态出现于铁陨石之外,绝大部分以含铁矿物的形式而存在。 【ppt】图片 铁陨石 赤铁矿 磁铁矿 【师说】而铜的化学性质比铁稳定,在自然界中主要以化合物存在,也有少量单质铜 【ppt】图片 常见的铜矿 黄铜矿 孔雀石 【师说】通过上述给大家展示了生活中与自然界中铁跟铜存在的形式。我们很明显能看得出有很大的差距。因为人类的智慧,将自然界中的铁和铜加以应用,如刚才大家举得铁锅、锄头等。我们要先获取铁和铜才谈得上应用铁和铜。那就有一个问题了。自然界物质那么多,究竟人们是怎么从自然界中获取铁和铜呢? 【师说】看看古人的方法,大家先看看下面这首诗歌 【ppt】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 李白 炉火照天地, 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 歌曲动寒川。 描写和歌颂冶炼工人的诗歌,“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诗一开头,便呈现出一幅色调明亮、气氛热烈的冶炼场景:炉火熊熊燃烧,红星四溅,紫烟蒸腾,广袤的天地被红彤彤的炉火照得通明。 铜井炎炉歊九天,赫如铸鼎荆山前——李白 【问题】从诗句中古人告诉我们怎么从自然界中获取铁和铜呢? 【学生回答】冶炼 【师说】有一个词大家也不陌生,那就是“恨铁不成钢”。那究竟我们工业上是怎么冶炼铁,怎样的恨铁不成钢呢?老师接下来就带大家去看看。学习完了《从自然界中获取铁和铜》这一节,大家就知道了。 翻开苏教版必修一 专题三第二单元《铁、铜的获取及应用》 第一节 从自然界获取铁和铜 以下为blog主人的回复:好!进行了化学史的教育,有利于增强学生对祖国的热爱。李白的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 炉火照天地, 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 歌曲动寒川。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恨铁不成钢”等。 给学生以美感。创设了“愤”和“悱”的情景。 ?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No.2 讨论:07级化教导课技能教案展 107012007017 发表评论于2010-5-5 15:42:00 课题:苏教版 必修1 专题4 第二单元 第二课时《氮肥的生产和使用》 【PPT】 图片展示 其一:秋收的丰硕果实 其二:油菜抽苔期缺氮及正常情况下根系的对比 【讲述】大家都知道,农作物的生长需要氮元素,而空气中的氮是以氮气的形式大量存在着,不能被农作物直接吸收。大量研究表明,农作物能吸收的是可溶性的含氮化合物。那同学们知道自然固氮有哪些方式吗? 【回答】根瘤菌固氮、雷雨天固氮 【PPT】 图片展示 自然固氮过程 【过渡】可自然固氮能否满足农作物生长的需要,从而为人类提供足够的粮食呢? 【PPT】 图片展示 饥荒图片 【讲述】自然固氮不能满足需要,我们必须进行人工固氮,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化成氮的化合物。我们来看一组数据。 【PPT】 数据展示 1800年未使用化肥每公顷耕地生产0.73吨粮食,1978年开始使用化肥每公顷耕地生产4.63吨粮食。从0.73到4.63,产生这么大的飞跃的原因是什么呢? 【回答】应用了化肥。 【讲述】如果不施化肥,中国只能养活2亿多人口,剩下11亿人就没饭吃。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初中学过的知识,可以将化肥分为哪几类? 【回答】氮肥、磷肥、钾肥以及复合肥。 【讲述】很好,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本98页,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氮肥的生产和使用》 【板书】苏教版 必修1 专题4 第二单元 第二课时《氮肥的生产和使用》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No.3 讨论:07级化教导课技能教案展 107012007017 发表评论于2010-5-5 15

文档评论(0)

cbf9679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