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化研究与课程理论1汇总,理论物理研究生课程,文化研究理论与实践,文化研究理论,跨文化交际理论研究,文化研究基础理论,校园文化社会理论研究,文化研究理论范式,跨文化研究理论,消费文化理论研究
第一讲 导论 2012年2月22日 一、问题缘起及意义 1、学术背景 研究对象是中国文化与教育史、人类的文化与社会现实;学术参照是西方与中国90年代以来的学术史、文化史与教育史研究;理论工具来自德法哲学、文学与社会学。 2、教学任务:开设一门与课程理论有关的课程 2003-2009 文化研究与课程理论(被误为课程文化研究) 2011- 文化研究、课程理论与教育改革 其实,这门课可以直接叫做文化研究与课程理论,叫做文化研究与教育理论也可以,因为其基本宗旨是依靠文化研究这一工具,探索“教育究竟是什么?”( “课程究竟是什么?”) 但称之为文化研究、课程理论与教育改革,不仅符合“专业”名分要求,而且也能更清楚地表达这门课的基本内涵: 通过一种叫做“文化研究”的学术活动,探索什么是课程,什么是教育,形成基本或作为信仰的课程理论、教育理论,按此信仰从事微观的教育改革(也可能是宏观的教育改革,如果有能力使此信仰变成政策)。 现在,最新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是由“儿童学、教师学和教材学”构成(可以想象90后师范生的反应)。 为什么教师教育课程不可以是电影研究、音乐研究、小说研究或各种真实的学生文化生活研究呢? 所以这门课就不仅仅是理论活动,还有一定的现实关怀与诉求。 3、现实关怀:教师究竟在学什么,在干什么,可以学点、干点什么更有意义的事情? 大学教育学院诞生以来,尤其是中西方课程与教学系的课程、教学与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为教师设计了许多“专业”的学习与事情,如“以儿童为本”、“基于标准”、“专业共同体”、“研究性学习”、“过程性评价” 等等,令人目不暇接。 此外,还有一种更悠久的制度力量一直在塑造教师的行为与活动。 自唐代以来,中国教师就是在一种特定的、不变的应试教育制度中进行教育,所以韩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做教师的,一方面要教人考试,另一方面也想传道。但现实中的许多教师常常只是在“授业”,缺乏足够的“传道”意识,或者有,也无法像韩、柳那样,在做好“授业”基础上,还以自己的“文化研究”与文学创作来“传道”。 宋代也是只有少数教师能做到韩愈的教育功夫,而且做得比韩愈还好。从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苏轼到朱熹。尤其是朱熹,更是文化巨人教师,他在做好“举业”的基础上,还通过自己的文学、哲学、史学、社会学、天文学等文化创造,来“传道”。 现代中国教育界的名师也是如此,创造了现代中国学术与现代中国文化(最近写了黎锦晖)。 但始终是少数,多数仍至多只能在学校教育制度的支配下做点“举业”,没有自己的文化研究与创造。 其实,成为有文化的教师并不比教“举业”难,竞争也不算激烈,因为多数都没意识,或容易半途退出。只要坚持十年寒窗,同时途径正确,即可脱颖而出。 音乐、媒体和艺术等领域近三十年来涌现许多有文化才华的人,他们创造了许多有非常好的文化内涵的课程或教育作品。 相比之下,教育界近三十年的课程创造显得十分缺乏新意,以至让人看不起。这固然是因为应试教育制度,也因为原本合在一起的教育界、文化界和媒体界日益分离和“各自为政”了,但更主要的还是教育界自身的因素。 为此,教师自己得努力,同时,专业的教师教育课程或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也要努力,携手使教育界出现更多、更好的文化创造活动与作品。 总之,仅仅中国教育界的历史与现实就提醒我们,需要好好研究一下文化,使教师形成更有意义的课程(教育)理念及课程实践,否则分离之后的教育界(如果仅有教科书)会永远落后于其他领域的文化发展,永远无法在文化上赢得学生和其他领域的认可与喜欢。 那就来研究文化,在“授业”的基础上,建构更好的课程(教育)理论,进而尝试教育改革。 其实,“授业”与“传道”并不对立,好的“授业”与“传道”皆是来自教师深厚的文化功底(文化理论与实践)。 二、概念界定 1、文化研究 这里不涉及民间或私人的文化研究。就学术界的情况来看,狭义的文化研究是指伯明翰学派的大众文化研究(在利维斯的精英主义英国文学研究之后,由霍加特、威廉斯、汤普森等人发展起来),广义的文化研究则包括二战以来英法美等国新一代哲学、文学、历史学和社会学等领域的先锋学者开辟的各类文化研究。 本课程取广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国标阀门型号编制方法JBT308-2004.PDF
- 2024年福建省能源石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春季校园招聘455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pdf
- 76G-3预应力长向圆孔板.pdf
- 数字媒体艺术_梦境主题“梦幻之旅”插画绘本设计.docx VIP
- 演示文稿国际结算的几种方式.ppt VIP
- C被遗弃的少女 das verlassene magdlein声乐正谱五线谱钢琴伴奏.pdf
- 七年级下数学数形结合附答案解析.pdf
-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岩石与土壤 5 岩石、沙和黏土.ppt VIP
- 软件系统试运行报告.doc VIP
- DLT 284_输电线路杆塔及电力金具用热浸镀锌螺栓与螺母.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