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佝偻gōu lóu FMN 是维生素B2(核黄素)在体内与磷酸结合转变而成的一种核苷酸,因为只有1个磷酸,所以称黄素单核苷酸;而FAD 是由FMN 和 腺苷酸结合转变而成的,是由两种核苷酸形成的,所以叫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 其实,FAD也可以认为 是由1个B2(核黄素)和 1个ADP(腺苷二磷酸)结合而成的,所以名称中包括了其组成成分。 6.5.1.3 类固醇激素 类固醇激素是一类脂溶性激素,它们在结构上都是环戊烷多氢菲衍生物。 脊椎动物的类固醇激素可分为肾上腺皮质激素和性激素两类。 1、肾上腺皮质激素 肾上腺皮质激素由肾上腺皮质分泌产生。目前从肾上腺皮质提取液中分离的类固醇化合物有30余种 皮质激素一般结构式 2、性激素 性激素属于类固醇类激素,可分为雄性激素和雌性激素两类。它们与动物的性别及第二性征的发育有关。 性激素的分泌受垂体的促性腺激素(LHF 和 SH)调节。 除睾丸分泌雄性激素,卵巢分泌雌性激素外,肾上腺皮质也可产生性激素,脊椎动物性别反常都与肾上腺皮质功能异常有关。 6.5.2 昆虫激素 昆虫激素的类别 1、发育激素: (1)保幼激素——抑制成虫特征的出现 (2)蜕皮激素、鞣化激素、羽化激素 (3)脑激素:调节发育激素 2、性激素:某些称为外激素(信息素) 3、变色激素:保护色、警戒色的形成 1、生长素:天然的是吲哚乙酸 2、赤霉素:一类物质,促进茎叶生长、 打破休眠、促进萌发、防止果实脱落等 3、细胞激动素(细胞分裂素) 4、脱落酸(离层酸):促进脱叶、脱果、存在于衰老和休眠的器官中 5、乙烯 6.6 植物激素 6.7 激素的作用机制 靶细胞膜上或靶细胞内有激素的受体 激素为什么只对“靶”起作用? 受体(receptor):能识别并与特定信号物质结合的特异蛋白 配体(ligand):与受体结合的细胞外生物活性物质,如激素、某些药物、毒素等 受体的类型 根据在细胞内分布的不同 膜受体 胞内受体 1、专一性——由其结构决定 同一信号分子可能有两种以上的受体 同一信号分子与不同受体结合产生不同的效应 2、高亲和性——极低浓度下即可被受体捕获 10–9 — 10-10 mol/l,即使杂Pr高10万倍 3、可饱和性——靶细胞上受体数目有限 不同细胞上、同一受体的数目可能不同; 同一细胞上不同受体的数目可能不同 4、可逆性——非共价键结合 受体的性质 4种途径 1、通过cAMP途径 2、钙及肌醇三磷酸作用途径 3、受体的酪氨酸激酶途径 4、固醇类激素受体调节基因转录速度 反应快,通过生成cAMP而立即起作用 大部分含氮激素以这种方式起作用 ①激素(第一信使)与细胞膜上特异受体结合; ②腺苷酸环化酶被活化, ③催化ATP生成cAMP(第二信使); ④cAMP再经一系列的相关反应——级联放大: a、先激活细胞内的蛋白激酶A b、再诱发各种功能单位产生相应的反应 亦被称为第二信使学说 6.7.1 通过cAMP起作用 第二信使学说由Sutherland提出,因此他荣获1971年国际生理学诺贝尔奖。 G蛋白:GTP结合蛋白,依赖于GTP的调节蛋白。 α -亚基:45KD β-亚基:35KD γ -亚基:7KD α β γ GDP G-GDP (无活性状态) GTP α G -GTP (活性状态) β γ Gβγ GTP GDP Pi H2O G蛋白与信号转导 取代 G 蛋 白 ATP cAMP 无活性的 蛋白激酶 有活性的 蛋白激酶 蛋 白 质 磷 酸 化 酶 酶或蛋白质 酶- 或蛋白质- P P Pi 磷酸酶 生理效应 腺苷酸环化酶 第一信使与靶细胞膜上的特异受体结合 ↓ 腺苷酸环化酶(AC)被活化 ↓ ATP分解为cAMP和ppi,[ cAMP] 升高 ↓ 活化蛋白激酶A(PKA) ↓活化糖原磷酸化酶激酶 糖原分解,磷酸葡萄糖的含量集聚增加 例:肾上腺素的作用机理 磷酸肌醇级联放大:激素与受体结合,激活G蛋白,G蛋白开启磷酸肌醇酶催化活性 激素与受体结合 ↓ 活化磷酸肌醇酶(磷脂酶C) ↓ 催化PIP2, → IP3 和DAG PIP2:磷脂酰肌醇4,5-二磷酸 IP3:肌醇1,4,5三磷酸 DAG:二酰基甘油 G蛋白 6.7.2 磷酸肌醇作用途径 R G 蛋 白 磷 脂 酶 C DAG PKC IP4 IP3 H Ca↑ 内质网 PIP2:磷脂酰肌醇-4,5-二磷酸 DAG:二脂酰甘油 IP3:肌醇-1,4,5-三磷酸 IP4:肌醇-1,3,4,5-四磷酸 PIP2 使酶的活性发生改变 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