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典诗歌表现手法2
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归园田居》(陶渊明):“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辋川闲居赠斐秀才迪》(王维):“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仗柴门外,凌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以上两首诗都写到了“墟里烟”,但产生的实际效果是不同的,试具体分析。 答:在陶诗里,作者拟人化地表现远处村落上方的炊烟萦绕,不忍离去的况味,因而“墟里烟”给人的感觉基本上是静止的。王维这首诗便不同了,虽同样十个字,由于他用了一个“上”字,不仅写出炊烟悠然上升的动态,凸现了气势,而且是显示已经上升到相当的高度。 八、正反对比 对比,来自人类思维中的对比联想,是将两种对立的事物或情理互相对照,使其中某一方面的特征更加明显,更加突出。 我国古典诗歌所运用的对比手法是灵活多样的,大致可以分为下面几种对比方式。 1、描述对比 把两种完全相反的景象或心情描写出来,形成鲜明的对照,我们姑且称之为描述对比。 欧阳修的《生查子》详词云:“去年月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词的上阕写欢愉,下阕写愁苦,对比鲜明:去年元夜与今年元夜的景物没有什么不同,只是今年少了一个人。元宵花市的热闹情景,作者一个字也没有写,但从对比中,把物是人非、旧情难续的哀伤表现得十分鲜明。 2、比喻对比 两种事物在某一方面作为类似点的对比,用以比喻两种对立的人、两种对立的思想、两种对立的品质,我们姑且称之为比喻对比。 李白《古风》(其四十七):“桃花开东园,含笑夸白日。偶蒙东风荣,生此艳阳质。岂无佳人色?但恐花不实。宛转龙火飞,零落早相失。讵知南山松,独立自萧瑟。” 诗中桃花和松树的对比,这里只取逢时与失时的姿态对比,桃花逢时则荣,失时则衰,而松树却可以四季长青,巍然独立。这种对比,意在比喻小人得志于一时,而君子则独立于一世。 3、旁衬对比 用事物的某一特性来和人的某种境况和观念相对比,物性所起的作用在于衬托人生。 晋代陆机《悲哉行》说:“女萝亦有托,蔓葛亦有寻。伤哉客游士,忧思一何深。” 女萝依附于乔木才能生长的,它毕竟有可依托的东西,而客游的士人却到处漂泊,无所依靠;蔓葛是纠缠不清乱成一团的,但它毕竟还可能理出头绪,而客游的士人,满腹忧思却是如此之深,如此之乱,无法梳理。这里以女萝有托和游客无托对比,以女萝衬托游客的漂泊;又以蔓葛之可理,和客愁之难理对比,以蔓葛衬托游客的忧思。 4、推理对比 情理本应如此,而实际却正相反,情理和实际形成对比。这情理并非直接表现出来,而是只写出条件,由读者去推理。 宋朝张俞的《蚕妇》诗:“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潢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诗人以蚕妇理应穿罗绮,却只能穿苎麻,不是养蚕者,理不应穿罗绮,而实际上却穿着罗绮的反差作对比,抨击了那种劳者不获,获者不劳的不合理现象,激发我们对劳动者的同情和对剥削者的厌憎。 推理对比不同于一般的对比,没有将对比双方的情况都列出来,对比双方都有因果,往往只列出一半,“因”后之“果”,“果”前之“因”都是推理推出来的。 阅读以下两首诗,回答后面问题。《对花》:“花开蝶满枝,花谢蝶还稀。唯有旧巢燕,主人贫亦归。”《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1、你从《对花》一诗“旧巢燕”的“旧”字上能品出多少内涵及表达作用,试作分别说明。 2、 《乌衣巷》一诗有“野草花”“夕阳斜”的意象,请景与情相互关系的角度,简要分析诗人所表达的特定意境。 1答:一个“旧”字,正反映出燕子跟随主人时间之久,对主人忠心不渝,在诗中,“旧巢”之“燕”同“蝶”所象征的爱富嫌贫之举,能形成鲜明对比,从而进一步突出了此诗的思想主旨。 2答:“草花”之前加一“野”字,给景色增添了荒僻的气象,说它滋蔓在曾经行旅繁忙的朱雀桥畔,它所包含的深意是,昔日豪门的风光不再。“夕阳”再点上一个“斜”字,便突出了当前日薄西山的惨淡景象。诗人借助以上意象,要表达的正是今非昔比、沧海桑田的无限感慨。 九、虚实相生 为了加强诗歌的艺术感染力,诗人们常常运用化虚为实、虚实相生的手法来营构意象,创造意境。所谓“虚”,是指不可直观的心灵活动;“实”就是可见可闻的景物形象。 1、时空虚写 是指营构意象对于时空的假定。诗歌中不论是物象抑或是事象,皆以时空为经纬,时空也往往与象同质,从属于主观。 李贺有首《将发》,20字的小诗虽显示不出诗人的风格,却是既不太实,也非不实的:“东床卷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中等职业教育示范学校建设项目建设实施方案.docx
- 牛头刨床课程设计.doc VIP
- 第三届“先行者”心理科普知识竞答练习测试题附答案.doc
- 英语高一英语阅读理解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及解析.docx VIP
- 第一次工地例会建设单位的发言稿.docx VIP
- TDT 1070.4-2022 矿山生态修复技术规范 第4部分:建材矿山.pdf VIP
- 《企业内部控制》教学课件最终版 7.筹资活动课件新 7.4第七章企业筹资活动控制方法及措施.ppt VIP
- 高中地理高三一轮复习 自然地理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大单元学历案 教学设计附双减作业设计(基于新课标教学评一体化).docx VIP
- 【高考真题】2024年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语文真题试卷(含答案).pdf VIP
- 技术交底(全套).doc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