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prepress2-23
3.2.2 制版照相感光材料 3.2.3 制版照相 Direction Arrow Arrow c m y k Direction 9. 密度计 ? 用途:用于测量原稿,胶片,印品密度的光学仪器。 10. 拷贝机 ? 用途:复制底片 只能用于投射原稿和底片 不能进行缩放 测灰密度 测三色密度 光敏元件 光源 为什么用红、绿、蓝这三种滤色片? 472 最基础的制版照像工艺 两种工艺:湿版工艺(略讲) 干片工艺 1. 湿版照像工艺 ? 特点:在照像前临时制作感光版,必须在感光膜层 湿润的条件下作业 ? 优点:解像力高,反差大,尤适于线划稿 ? 缺点:现制现用,有局限性; 质量不稳定,药物有害于人体 ? 工艺过程: 准备玻璃版 装原稿 调焦 装片 曝光 定影 (必要时加厚,减薄,黑化) 流布护膜液 浸银 (硝酸银) 流布碘化棉胶 (卤素盐) 3.2.3.2 线划文字原稿的照像工艺 2. 干片照像工艺 ? 特点:直接采用预制好的干版或胶片 质量稳定,操作简便 ? 工艺过程: 调焦:使影象大小符合尺寸要求,影像清晰 1 a 1 b 1 f + 裁片:线划稿使用特硬正色片 ? 装片: 曝光:干片见光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潜像 曝光时间取决于感光度 干片感光度比湿版快 显影:米吐尔 + 对苯二酚 化学显影,发生还原反应 还原的Ag 潜像 可见影像 扩大 定影:除去残留的未感光的卤素银,形成稳定影像 水洗:除去感光液中定影液和其它残余药品成分 防止底片发黄,褪色 与线划稿工艺基本相同 区别:需安装网屏 工艺流程:以接触网屏为例 分析原稿:清除原稿上的脏物和斑痕 确定反差和主要阶调 是否对原稿反差进行压缩或放大 高调和低调是否需要修正 安装网屏:注意网屏角度 单色稿都用 45° 确定光圈和曝光时间: 根据原稿的明暗,照明情 况,感光片性能决定 3.2.3.2 单色连续调原稿的照像工艺 * * 见光能发生变化,并经曝光和一定的化学及物理处理后能得到固定影象的材料的总称。 大体分为两类: 银盐类 感光物质为卤化银,分散于明胶水溶液 感光速度快 主要用于照像 非银盐类 ………….其它材料,如铬胶,重氮盐 或叠氮盐 感光速度稍慢 主要用于制版 感光材料: 底涂层 保护层:防止乳剂层被刮伤 乳剂层:银盐 + 动物胶 + 色素 见光发生化学反应 片基:支持体 若为玻璃则称为干版 ……涤纶………胶片 软片 ……纸…………相纸 防光晕层:含有吸光染料,防止 因银盐颗粒闪射和片基反 射形成的光晕,即不该暴 光部位的微量曝光 3.2.2.1 感光材料的结构 曝光 AgX还原成 Ag粒子 曝光部分形 成潜像(由还原 的细微银粒子构 成),潜像不可 见。 3.2.2.2 感光片在曝光和 显影过程中的变化 显影 显影液进一步把银盐还原成银粒子,附加到潜像中的银粒子上,使银粒越来越多,最终生成可见影象 将经过曝光形成的潜像变成可见影像 显影液: 还原剂 将带有潜像的卤化银还原成银颗粒 常用米吐尔、菲尼酮、对苯二酚 定影 使银盐还原停止,并除去胶片中残余的未曝光银盐,以免见光后继续反应变黑 水洗 除去胶片中残余的药品,以免胶片日久变黄 将直接影响成像质量 在乳剂制造过程中使用不同方法,加入不 同化学或光谱增感剂加以控制 3.2.2.3 感光材料的照相性能 ? 灰雾密度( D0 ):未曝光的感光材料经过显影处理后 产生的密度。 ? 密度 D :感光片经曝光,显影处理后产生银像颗粒的 多少。 D lg 1/? 每种胶片均有其最大密度 Dmax 制版照像感光片的密度范围 0.05 — 2.2 3.0 反射率 ? ? 感光度:感光片对光的敏感程度。 达到一定密度所需要的曝光量的倒数。 高 对光敏感,可在较暗环境和高速快门时用 低 ……不敏感………亮………低速………… 衡量标准: 德国工业标准(DIN)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美国标准制(ASA) 苏联国家标准制(ГOTC) 中国国家标准(GB) GB感光度计算公式: 其中: D0 灰雾度 H 获得密度D0 +0.1所需要的曝光量值 ISO感光度计算公式: 其中: D0 灰雾度 H 获得密度D0 +0.1所需要的曝光量值 几种感光度的对照: DIN制 ASA制 ISO制 ГOTC制 100 90 100/21° 21 200 180 200/24° 24 400 300 400/27° 27 80 65 80/20° 20 ? 反差 U : U Dmax - Dmin ? 反差系数:反映影象反差与原稿反差之关系。 影象反差 被摄体反差 ? ? 1 影象反差 原稿反差 调子硬 ? 1 适中 ? 1 软 ? 宽容度:感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