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透视概论第一
主讲:邓美林 送孟浩然之广陵 杜甫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两个提问 1 什么是透视学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看到的人和物的形象,有远近,高低,大小,长短等不同,这是由于距离不同,方位不同在视觉中引起的不同反映,这种现象就是透视。 ”透视“作为一种术语,是指通过透明平面观察、研究透视图形的发生原理,变化规律和图形画法的专业技法理论。 2 为什么要学透视学 一个刚进美术院校学画不久的人,往往会在实践中得到一些有关的透视知识,如:近大远小,正圆的杯口在画中要画成椭圆等等 感性认识——理性认识 画面的主次,空间,远近,虚实等关系的处理不好有损画面的艺术性,完整性,生动性 上帝居住于细节 透视图和轴测图的区别 透视图是按中心投影原理取得的。遵循近大远小的透视作图规律。能反映画者在有限距离内所见的景物图形,和距离物体的远近。 轴测图是按平行投影原理取得的。没有近大远小之分,也不会又聚拢和相交。类似于我国传统绘画中表现建筑和家俱的界画。(见P4) 第一章 东、西方绘画中的空间观念 一 西方透视沿革 绘画源于人类的社会生活 对透视的研究始于15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完成于18世纪中叶。 根据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BC1)的说法,是古希腊人最初有了图像的缩减和投影的想法,目的是使所有画舞台背景中房屋达到错觉幻象的表现。 14世纪,中世纪的艺术家们以希腊人关于灭点透视法和缩短法的知识为基础,开始用从前景到背景前后一致的深远法努力构成写实主义的绘画空间,但是对画面上尤其是中景的物体安排以及正确的尺寸一直是个没有很好解决的问题。 乔托 Giotto,约1266—1337 是佛罗伦萨画派的创始人, 也是文艺复兴大师之一。乔托的艺术是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的分界线,他不仅表现出卓越的绘画技巧(初步的写实技巧和透视方法),同时也奠定了文艺复兴艺术的现实主义道路的发展方向。 《逃亡埃及》 《三位一体》 马萨乔 理念:愈接近自然便愈完善 创造性的运用 透视法则处理三度空间 为其他画家提供了范例 圣罗曼诺之战 乌切洛 1445年 镶嵌画 佛罗伦萨 乌菲齐美术馆 透视著作 《绘画论》15世纪意大利画家,建筑家,剧作家 列昂·巴替斯塔·阿尔贝蒂 专门叙述绘画的数学基础——透视学 《绘画透视学》 15世纪意大利画家弗兰西斯卡 透视教科书 把透视的技术方法作了数学上的详细论述,从而为透视学奠定了严格的科学基础 《绘画论》 15世纪意大利画家达·芬奇,把解剖,透视,明暗和构图等零散知识,整理成为系统的理论,并论叙了绘画中形体透视和空气透视的规律,对后世欧洲绘画的发展影响很大 透视著作 4.15世纪末,16世纪初德国宗教改革运动时期的油画家,版画家,雕塑家和建筑师阿尔勃列赫特·丢勒,把几何学运用到造型艺术中去,是透视学获得了理论上的发展。沿用几百年,称为丢勒法。 5.《透视学》,17世纪上半叶,里昂建筑师兼数学家沙葛,在数学基础上研究透视理论,给出了几何形体透视投影的正确法则,以及几何形体各部分尺寸的正确计算 6.18世纪末,盖斯帕尔·蒙若《画法几何学》,总结和发展了前人的劳动成果,由于他的完整的科学原理的运用,对发展造型艺术的几何原理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二 中国传统绘画中空 间表现方法(远近法) 东方绘画中的空间观念 及表现方法: 多视点 高视高 远视距 宋朝,宗炳(BC375-443)《画山水序》:“且乎昆仑之大,瞳子以小,迫目以寸,则其形莫睹,迥以数里,则可围于寸眸。诚由去之稍阔,则其见弥小。今张绢素以远映,则昆阆之形,可围于方寸之内。竖划三寸,当千仞之高;横墨数尺,体百里之迥。” (kūn lánɡ昆仑山 上的 阆苑 ,传说中神仙所居之地 ) 五代董源龙宿郊民图(轴) 寒林平远图 [北宋] 李成(传)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范宽《溪山行旅图》轴 绢本 墨笔 206.3x103.3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北宋 郭熙 《林泉高致·山水训》11世纪 ……真山水之川谷,远望之以取其势,近看之以取其质。……山近看如此,远数里看又如此,远十数里看又如此,每远每异,所谓山形步步移也。山正面如此,侧面又如此,背面又如此,每看每异,所谓山形面面看也。……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为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高远之色清明,深远之色重晦,平远之色有明有晦。高远 之势突兀,深远之意重叠,平远之意冲融而缥缥缈缈。(其人物之在三远也,高远者明了,深远者细碎,平远者冲澹。明了者不短,细碎者不长,冲澹者不大,此三远 也。) 早春图 [北宋]? 郭熙?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夏加尔的幻视空间 常用术语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