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田间管理

第一节 常规田间管理措施 ★补苗 选阴天后或晴天傍晚进行,并浇足 定根水,保证成活 繁殖材料较贵的,不进行间苗工作 人参、西洋参、黄连、西红花、贝母 二、中耕、除草、培土 ?中耕:对土壤进行的表土耕作 蒸发、透水性、通气性、土壤肥力、杂草、病虫危害。 ?除草:人工除草、机械除草、化学除草 ★中耕除草 化学除草剂已在薄荷、颠茄、芍药等多种药用植物栽培上应用。但是,现代规范化栽培不提倡使用除草剂。 除草要与中耕结合 ★中耕除草 ◆时间:一般是在药用植物封行前选晴天土壤湿度不大时进行。 ◆深度:视地下部分生长情况而定 射干、贝母、延胡索、半夏等 中耕宜浅 牛膝、白芷、芍药、黄芪等 可适当深 中耕深度一般是4~6 cm。 ★中耕除草 ◆次数:当地气候、土壤和植物生长情况 幼苗阶段次数宜多,成苗阶段次数宜少。 天气干旱,土壤黏重,应多中耕,雨后或灌水后应及时中耕,避免土壤板结。 ?培土 保护植物越冬(如菊花) 过夏(如浙江贝母) 提高产量和质量(如黄连、射干等) 保护芽头(如玄参) 促进珠芽生长(如半夏) 多结花蕾(如款冬) 防止倒伏、避免根部外露以及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培土 培土时间:1~2年生草本药用植物培土结合中耕除草进行;多年生草本和木本药用植物,培土一般在入冬前结合浇防冻水进行。 ★合理施肥的依据 根据药用植物的需要合理施肥 根据土壤性质和养分供应能力施肥 根据肥料的性质施肥 根据药用植物的需要合理施肥 速生期到来前,应追施一些速效肥料。 在播种前或移栽前耕地时,施用长效肥作基肥。 P与K 糖类与油脂的合成 N素 生物碱、皂苷和维生素类 果实籽粒 多施一些P肥 根茎类作物 多施K肥,促进地下部分累积糖类 全草或叶类 偏施N肥,使叶片肥大。 土壤性质和养分供应能力 黏土板结不透气,应多施有机肥,需浅施; 砂质土应施用半腐熟的堆肥、厩肥、而不宜施完全腐熟肥,以防流失。 施速效肥料时应分期多次施用,并控制灌溉量,防止大水漫流。 施肥前,最好对土壤进行理化分析 肥料的性质 养分含量、养分形态、养分的溶解度和土壤里的变化 厩肥、绿肥及无机肥中的磷矿粉、骨粉等迟效性肥料,在生产上多作基肥施用。 化肥等速效肥料多作追肥使用 绿肥最好在盛花期积压翻埋 叶面肥料最后一次喷施必须在收获前20 d进行 微生物肥料可用于拌种,也可作基肥和追肥。 混合施用肥料时,注意不同肥料间是否存在相互反应或降低肥效的情况。 四、灌溉与排水 1、原则 耐旱植物如甘草、黄芪等一般不需要灌溉 喜湿的药用植物如薏苡、半支莲、垂盆草等则需水分较多,需保持土壤湿润 土壤质地和土壤结构 灌水量的多少、次数和灌水时间 2、灌溉时间 苗期根系分布浅,抗旱能力弱,要多次少灌 封行以后植株正处在旺盛生长阶段,这时正值酷暑炎热高温天气,可采用少次多量,灌水要足。 花期及时灌水,可防止落花,并促进授粉和受精。 花芽分化前和分化阶段以及果期在不造成落果的情况下土壤可适当偏湿一些 接近成熟期应停止灌水 3、灌溉量 m=100H(A-μ) m表示灌水量; H表示土壤活动层的厚度(m); A表示土壤活动层的最大持水量(%); μ表示灌水前土壤的含水量。 4、灌水质量 国家关于农田灌溉水质二级标准GB5084-92 灌溉水不能太凉 在灌溉前应另设贮水池或引水迂回,使水温升高后再进行灌溉。 地面灌溉 传统灌溉技术 渠道畦式灌溉,适用于按畦田种植的草本药用植物。 目前仍为主要灌溉形式。 喷灌 喷灌是把灌溉水喷到空中成为细小水滴再落到地面,像阵雨一样的灌溉方法。 喷灌 渗灌是继滴灌之后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 ★排水 明沟排水 国内外传统的排水方法,主要排地表径流。若挖得深,也可兼排过高的地下水。 暗管排水 在地下埋暗管或其他材料,形成地下排水系统,将地下水降到要求的高度。 第二节 植株调整 一、草本药用植物的植株调整 1、摘蕾 人为调节植物体内养分的重新分配,促进药用部位生长发育协调统一。选晴天上午9时以后进行,不宜在有露水时进行。 时间一般宜早不宜迟。 摘蕾要求因植物种类而异。 留种植株 适当摘除过密、过多的花蕾 2、打顶 摘除植株的顶芽 打顶的时间和长短视植物的种类和栽培目的而定,一般宜早不宜迟。 要注意保护植株,不能损

文档评论(0)

zw404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