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固工程施工方案
第一章、编制依据:
(一)、设计图纸
(二)、主要图集
序号 名 称 编 号 1 《建筑物抗震构造详图》 03G329-1原97G329 2 北京市结构构件图集汇编 95G 3 建筑构造通用图集 88JX系列
(三)、主要规范规程: 表1-1
序号 名 称 编 号 1 《碳纤维片材加固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CECS164:2003 2 《砼结构加固技术规程》 CECS25:90 3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评分办法》 JGJ59-99 4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 JGJ33-86 5 《建筑施工高空作业安全技术规范》 JGJ80-91 6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 GB50194-93 7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JGJ46-88
工程概况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教学楼为框架结构,总层数七层,现在该教学楼中部外侧加建一部电梯,涉及主体梁拆除及梁柱加固。柱加固采用碳纤维加固,梁采用粘钢加固。
第三章、施工方案
拆除
内容:1、原墙体拆除。2、原结构梁拆除。3、原雨蓬拆除4、原楼梯休息平台梁挑耳拆除。
原墙体拆除:
在拆除前,搭投外部双排施工脚手架。确保稳定性和安全性。墙拆除拆除先用风镐破碎拆除。拆除顺序,从上到下,依次拆除,禁止垂直交叉施工。
原结构梁拆除:
原结构梁与柱之间连接部位采用水钻静力切割,禁止使用动力性破碎拆除方式,避免对原结构柱损伤。其它部位采用液压剪破碎拆除。具有施工噪音相对较小、破碎块径小等优点。
原雨蓬和休息平台梁挑耳拆除:
采用水钻切割。对于切割边缘处剔凿平整。
注意事项:
1、本次拆除作业属于高空作业,施工人员施工时要有相应的防护措施,拆除区域内禁止其它人员出入。
2、水钻切割时注意用水量的控制,避免对环境的影响;
3、做好围挡,文明施工;
4、拆除产生的垃圾应及时清理,将垃圾运出施工场地,放到指定的垃圾堆放地点。
二 加固
(一)、碳纤维加固:
施工步骤:定位放线——基层处理(待粘砼面)——配置找平材料并对不平整处修复处理——配置并涂刷浸渍树脂或粘贴树脂——粘贴碳纤维片材——固化、养护——检验、验收
1、定位放线
首先熟悉图纸,明确加固范围及部位然后在构件上弹线弹出粘贴位置(轮廓线)并在此基础上四周各加宽不小于20mm的加宽打磨区。本次为柱围箍粘贴,采用300型碳纤维,100mm宽三层粘贴,箍间净距为100mm,交接处搭接不小于200mm.
2、 基层处理
(1) 首先应清除被原结构柱表面的剥落、疏松、蜂窝、腐蚀等劣化砼,露出砼结构层,对于缺陷处用修复材料将表面修复平整。
(2) 应按设计要求对裂缝进行封闭处理。
(3) 被粘贴砼表面应打磨平整,除去表层浮浆、油污等杂质,直至完全露处砼结构新面,且表面平整度应小于5㎜/M。转角粘贴处要进行导角处理并打磨成圆弧状,圆弧半径应不小于20mm。
(4) 砼表面应用强力吹风器吹净表面灰尘,同时应使混凝土表面保持干燥。当表面含水率大于4%或环境温度小于5摄氏度时应采取措施,(含水率大可用酒精喷灯烘烤,环境温度可根据具体环境做围护加温处理)达到要求后方可施工。
3、 裁剪下料
被粘布材应按照设计尺寸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准确下料,要求裁剪下料时不乱丝,不断丝。 裁剪后织物宽度按照图纸要求为100mm。
4、配制、涂刷底层树脂
应按产品供应商提供的工艺规定配制底层树脂,配胶应由专人负责,调胶工具应为低速搅拌器或人工搅拌,搅拌应均匀且无气泡产生并防止灰尘等杂质混入。用专用滚刷蘸配制好的底层树脂均匀涂刷于打磨清理过的待粘混凝土表面,要求无漏刷,无流坠。(调配好的胶应在规定时间内使用完毕,超时后的结构胶不能使用)待底层树脂表面指触干燥后立即进行下一步工序施工。
5、找平处理
(1) 应按产品供应商提供的工艺规定配制找平材料。应对混凝土表面凹陷部位用找平材料填补平整,且不应有棱角。
(2) 转角处用找平材料修复为光滑的圆弧,半径应不小于20mm。
(3) 在找平材料表面指触干燥后立即进行下一步工序施工。
6、粘贴碳纤维布材
(1) 应按产品供应商提供的工艺规定配置粘贴树脂并均匀涂刷于已指触干燥的底层树脂表面;
(2) 将碳纤维布材表面擦拭干净无粉尘。粘贴第二、三层时,重复上述工序并对底层碳纤维布两个表面均应擦拭干净;
(3) 擦拭干净的碳纤维布应立即粘贴于混凝土构件表面。
(4) 用专用的滚筒顺纤维方向多次沿同一方向滚压,挤除气泡,使浸渍树脂充分浸透碳纤维布,滚压时不得损伤碳纤维布。
(5)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