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经济史4
第 三 讲 中国古代的自然与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之一:地球历史大气候 最近10亿年来地球气候经历3次大冰期(冰川显著、气候寒冷)及2次大间冰期(气候温暖)。 第1次大冰期约距今6亿年前。时间最长、范围最广、气候最冷,全球大部为冰川覆盖,我国中北部处处冰天雪地。 约距今3~5.7亿年间,地球进入长达3亿年的大间冰期,冰川后退,气候显著变暖。我国北部属热带雨林气候,树木四时繁茂,没有寒冷、干旱留下的痕迹;现代发现的大煤田就是佐证,因为今天煤田正是那时大森林。 第2次大冰期约距今2~3亿年间,主要影响南半球,地质学家称之为“南半球冰期”。 约距今200多万年至2亿年间,地球进入第2次间冰期,气候最为炎热而干旱。50~60°N的高纬地区海水温度高达32~34℃,比现代高出5~6℃。茂盛的植物及海洋生物,为恐龙提供丰富的食品,使之成为一统天下的庞然大物。但是到了后期,气候干燥,沙漠扩展,世界各地的恐龙神秘般地“失踪”了,处处留下了它们的墓地。 距今200多万年前,伴随世界范围“造山运动”,地球进入第3次大冰期。这期间,地球发生了一系列事件:青藏高原、阿尔卑斯山等相继崛起;人类在“冰川”中诞生;地球大部冰天雪地,冰川面积相当于现代2~3倍。我国华北、大别山区及江西庐山等地都有冰川发展。距今最近一次亚冰期大约发生在1万—12万年间,我国云南大理市附近有冰川活动,故称大理亚冰期。 大理亚冰期结束后,地球进入起伏变暖的冰后期气候,地球气候带便渐演化成类似今天格局。人类经历数百万年“冰川磨难”,终于步入发展快车道。距今7000年前“气候最佳期”,人类文明高速发展。 第一节、中国古代自然环境的变迁 一、历史气候及其变迁 距今20亿—1万年间,主要是大冰期气候和大间冰期气候。 冰期是历史上出现大规模冰川的时期。 间冰期是两次冰期之间气候变暖的时期。 距今1万年左右,进入冰后期,延续至今,气候转暖,冰川大量融化,亚欧和北美大陆冰盖退出,海平面上升。不过,这一时期气候虽温暖,但仍有几次反复变化。 蓝田人(距今110万年前到115万年前)、北京人(68-78万年前)及丁村人(距今10万年左右)、河套人(距今约7万年至14万年间)、山顶洞人(距今2.7万年左右至3.4万年左右之间)等都经历过冰期气候和亚间冰期气候。 由于气候变化的波动性,在一个冰期内可鉴别出次一级的变化,相对寒冷的阶段冰川扩大,为亚冰期;相对温暖阶段冰川缩小,为亚间冰期。可将一个冰期划分为几个亚冰期或亚间冰期。 距今7200—6000年,中纬度地区平均气温比现在高3—4℃。 距今8500—3000年左右,“仰韶温暖期”,亚热带北界线至北京。黄河中下游地区,气候温暖湿润,植物繁茂,动物众多,水源充足,黄土疏松肥沃。这种生态环境为农业的孕育起源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温床。裴李岗文化、磁山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遗址,直至夏商时代的文化遗迹,都发现有丰富农业遗存。 冰后期中我国1万—5000年前气候变化情形: (1)自1万—9000年前左右,是大理亚冰期气候向现代气候逐步过渡、气温不断升高回暖的时期。 (2)大约至8000年前后,气温大致升高、停留在历史上较为温暖的温度线上,其年平均气温大致高于现在2℃左右。 (3)距今3000前后,其年平均气温大致一直维持在这一温暖时期的水平线上下。这也是现今能根据较丰富的考古资料分析、确立的我国文明史上的第一个温暖期。 竺可桢和历史气候学 竺可桢认为自公元前2000年以来,气候四起四落: ①3000BC—1100BC:为“考古时期”,即新石器时代晚期到夏商时期,是“气候最宜时期”,年均温比现在高出2℃,黄河流域植被、动物… 前1100—1400年为“物候时期”。物候指生物的周期性现象与气候的关系。1100BC—前8世纪中期即西周时期。“冬,江汉俱冻”。热带、亚热带动物消失。 ②前8世纪中期至公元初:黄河流域出现柑橘、梅树,渭川、河南有竹。战国时期,一年两熟。 公元初至6世纪中叶:渤海、淮河冰,建康冰房,竹子不见。 ③6世纪中叶至9世纪末:年均温比现在高1℃。长安冬天无雪,梅子、柑橘又栽植,唐代长江流域双季稻。 1000年至1200年:太湖冰,苏州锤冰,福州荔枝曾全部冻死。 ④1200至1300年:气温又略有上升。 1400年至1900年即“方志时期”:最长寒冷期,“明清小冰期”,出现三次冷峰:1470—1520年;1620—1720年;1840—1890年。 二、中国古代生态环境的变迁 古代生态环境变迁,既受历史气候变化影响,又受人类活动影响。 1、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变迁 战国以前,气候、水资源、植被、动物、土壤… “兖州…桑土既蚕,是降丘宅土。厥土黑坟,厥草惟繇,厥木惟条。厥田惟中下,厥赋贞,作十有三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