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力学(董建华)2土的渗透性解释.pptx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只有当水头梯度超过起始梯度 时才开始发生渗透。 这时粘性土的达西定律公式为 ;2.2.2 土的渗透系数测定 土的渗透系数k既是反映土的渗透性强弱的定量指标,也是渗流计算时必须用到的一个基本参数。不同类型的土,k值相差较大,表2.1列出了渗透系数经验值。;2.2.4 影响渗透系数的主要因素 ? 影响渗透系数的主要因素有: (1)土的粒度成分和矿物成分。 (2)孔隙比。孔隙比越小,土越密实,渗透系数越小;反之,渗透性大。 (3)土的结构构造。 (4)结合水膜厚度。粘性土中若土粒的结合水膜较厚时,会阻塞土的孔隙,降低土的渗透性。因此,粘性土的渗透系数远低于无粘性土的渗透系数。 ;(5)土中气体。当土孔隙中存在密闭气泡时,会阻塞水的渗流,从而降低了的渗透性。这种密闭气泡有时是由溶解于水中的气体分离而形成的,在某些特定环境下存在。 (6)水的温度。试验表明,渗透系数k与渗透液体的重度γ及粘滞系数η有关。水温不同,重度γ相差不大,但粘滞系数η变化较大。水温升高,粘滞系数η降低,渗透系数k增大.。 ;2.3 土的渗流和流网 拉普拉斯方程: ; 2.3.2 流网特征与绘制 2.3.2.1 流网及其特征 流网是由一组流线和一组等势线互相正交组成的网格。在稳定渗流场中,流线表示水质点的流动路线,流线上任一点的切线方向就是流速矢量的方向。等势线是渗流场中势能或水头的等值线。图2.9为板桩墙围堰的流网图。 ;流网具有下列特征: (1)流线与等势线互相正交; (2)流线与等势线构成的各个网格的长宽比为常数。当长宽比为1时,网格为曲边正方形,这是最常见的一种流网; (3)相邻等势线之间的水头损失相等; (4)各个流槽(相邻流线间的渗流区域)的单位渗流量相等,每个流槽的单位渗流量与总水头h、土的渗透系数k及等势线间隔数有关,与流槽位置无关。 由这些特征可以得到,流网中等势线越密的部位,水力梯度越大,流线越密的部位,流速越大。 ;流网绘制步骤如下: (1)按一定比例绘出结构物和土层的剖面图; (2)判定边界条件,如图中 和 为等势线, 和 为流线; (3)先试绘若干条流线(应相互平行,不交叉且是缓和曲线),流线应与进水面、出水面(等势线 和 )正交,并与不透水面(流线 )接近平行,不交叉; (4)加绘等势线,须与流线正交,且每个渗流区的形状接近“方块”。 上述过程不可能一次就合适,需经过反复修改等势线和流线,直到满足上述条件为止。 ;2.3.3 流网的工程应用 相邻等势线间的水头损失 (1)渗流速度计算 (2)渗流量计算 当流网网格为曲边正方形时, 即有;则通过坝下的单宽渗流量 (3)任意点的测压管水头计算 (4)空隙水压力计算 ;【例题2.1】图2.11为一板桩打入透水土层后形成的流网。已知透水土层厚度18.0m,渗透系数k=5×10-7m/s,板桩打入土层表面以下9.0m,板桩前后水深如图中所示。 试求:(1)地基的单宽渗流量; (2)图中所示a、b、c、d、e各点的孔隙水压力。 ;【解】(1)根据图中所绘流网可知,共有5条流线,将流场分割为4条流槽(M=4);共有9条等势线,分为8个间隔数(N=8)。相邻两等势线间的水头差 为: 则地基单宽渗流量 m3/s = 0.173 m3/d (2)根据相邻两等势线间的水头差 =1.0m,列表计算a、b、c、d、e各点的孔隙水压力如下表(水的重度γw取9.8kN/m3)。 ;位置;2.4 渗透破坏与控制 2.4.1 渗流力 渗透力是一种体积力,量纲与γw相同。渗透力的大小和水力梯度成正比,其方向与渗透方向一致。 ;2.4.2 流砂破坏及其防治 1. 临界水力梯度为 2. 防治流砂现象的原则是: (1)减小或消除水头差,如采取基坑外的井点降水法降低地下水位,或采取水下挖掘; (2)增长渗流路径,减小渗流的水力梯度,如打板桩; ;(3)在向上渗流出口处地表用透水材料覆盖压重以平衡渗流力; (4)土层加固处理,减小土的渗透系数,如注浆法、冻结法等。 2.4.3 管涌破坏及防治 防治管涌现象的措施: (1)改变水力条件,降低土层内部和渗流逸出处的水力梯度。如在上游做防渗铺盖或打板桩等; (2)改变几何条件,在渗流逸出部位铺设层间关系满足要求的反滤层是防止管涌破坏的有效措施。 ;谢谢!

文档评论(0)

花仙子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