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马铃薯甲虫 基本信息 中文名:马铃薯甲虫 拉丁学名:Leptinotarsa decemlineata (Say) 英文名:Colorado Potato Beetle 分类地位:鞘翅目,叶甲科,叶甲亚科 危害范围 主要寄主植物: 主要为茄科植物,大部分茄属 马铃薯为最适寄主,也可危害番茄、茄子、辣椒、烟草等作物 马铃薯、番茄、茄子、天仙子为独立寄主 传播历史 北美落基山脉(原产地) 1817年 智利培载马铃薯引入北美 1855年 法国1920年 荷兰、波兰等 1878年 德国 1877年 美国马铃薯被严重危害 1943-1948年 传播到 意大利等国家 苏联边境 1968年 白俄罗斯 近年 广泛分布于欧美和亚洲40多个国家 我国主要在新疆地区传播 基本特征 成虫:体长9~11.5mm,宽6~7mm。短卵圆形,体背显著隆起,红黄色,有光泽。鞘翅色稍淡,每一鞘翅上具黑色纵带5条。头下口式,复眼稍呈肾形,触角11节,口器咀嚼式。前胸背板隆起,宽为长的二倍。基缘呈弧形,前角突出,后角钝,小盾片光滑。鞘翅卵圆形,隆起,侧方稍呈圆形,端部稍尖,肩部不显著突出。足短,转节呈三角形,股节稍粗而侧扁;胫节向端部放宽,外侧有一纵沟,边缘锋利;跗节显4节;两爪相互接近,基部无附齿。 幼虫:1、2龄幼虫暗褐色,3龄逐渐开始变成鲜黄色、粉红色或橘黄色。虫背方显著隆起,头为下口式,头盖缝短 蛹:离蛹,椭圆形, 长9~12mm,宽6~8mm, 橘黄色或淡红色。成长幼虫转入土下化蛹 卵:长卵圆形,长1.5~1.8mm, 淡黄色至深枯黄色。 生活习性 成虫在土壤内越冬。越冬成虫潜伏的深度为20~60cm,4~5月 越冬处土温回升到14~15℃时,成虫出土,在植物上取食、交尾 卵以卵块状产于叶背面,卵粒与叶面多呈垂直状态,每卵块含卵12~80粒 卵期5~7天,幼虫期16~34天,因环境条件而异 幼虫孵化后开始取食。幼虫4龄,15~34天。4龄幼虫末期停止进食,大量幼虫在被害株附近入土化蛹 幼虫在深5~15cm的土中化蛹。蛹期10~24天 传播与防治 传播 人为传播为主:来自疫区的薯块、水果、蔬菜、原木及包装材料和运输工具,均有可能携带此虫 自身扩散传播:通过风、气流和水流等途径传播。越冬成虫出土后,若遇到10米/秒大风,16天可扩散到100公里以外地区 防治 (1)加强检疫,严防人为传入,一旦传入要及早铲除 (2)与非寄主作物轮作,种植早熟品种,对控制该虫密度具明显作用 (3)生物防治,目前应用较多的是喷洒苏云金杆菌(B. t.tenebrionia亚种)制剂600倍液 (4)发生初期喷洒杀虫畏、磷胺、甲萘威等杀虫剂,该虫对杀虫剂容易产生抗性,应注意轮换和交替使用 (5)用真空吸虫器和丙烷火焰器等进行物理与机械防治,丙烷火焰器用来防治苗期越冬代成虫效果可达80%以上 防治措施 化学防治:使用较少的氟虫腈类杀虫剂(锐劲特)和啶虫脒类杀虫剂(鬼斧)防治效果最佳,但为了防止马铃薯甲虫产生抗药性,也应将氟虫腈类杀虫剂、啶虫脒类杀虫剂、有机磷类杀虫剂(乐斯本)、吡虫啉类杀虫剂(艾美乐)以及其他类型的杀虫剂交替使用 秋翻冬灌:破坏马铃薯甲虫的越冬场所,可显著降低成虫越冬虫口基数,防止其扩散蔓延 轮作倒茬:利用马铃薯甲虫的假死性和早春成虫出土零星不齐、迁移活动性较弱的特点,从4月下旬开始进行人工捕杀越冬成虫和捏杀叶片背面的卵块,降低虫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