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群体感应
群体感应概述 目录 感谢您的关注 * * * 群体感应的发现及其概念 1 群体感应的分类及机制 2 群体反应的特点 3 群体反应的应用与研究前景 4 1.1 发现 20世纪70年代 海洋细菌费氏弧菌 Vibrio fiscberi 和哈氏弧菌 V . harveyi 生物发光现象 与海生动物共生,宿主利用其发出的光捕获食物、躲避天敌以及寻觅配偶,而 V. fiscberi也获得了一个营养丰富的生存环境 费氏弧菌LuxI-LuxR型 QS系统 1.2 概念 群体感应 quorum sensing,QS 是指细菌通过感知分泌到环境中自诱导物浓度的变化来调整基因表达,增强其在复杂环境中的生存能力,是细菌行为社会化的体现。研究者对群体感应的微生态调控机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包括自诱导物的合成、运输和对目的基因的表达调控,以及各信号通路之间的竞争关系对细菌适应环境的影响。 群体感应 群体感应(QS)广泛存在于细菌中,是细菌根据细胞密度变化调控基因表达的一种机制。 2. 分类 种间QS系统 G-菌QS系统 G+菌QS系统 种间QS系统 种内QS系统 群体感应 2.1 G-菌QS系统 革兰氏阴性菌QS系统(LuxI- LuxR型)模式图 信号分子 AHL(酰基高丝氨酸内酯类物质 ,Acyl-homoserine lactone 革兰氏阴性细菌 G-菌 QS系统中常用的信号分子 DKP(二酮哌嗪类化合物) P. aeruginosa、 荧光假单胞菌 P. f luorescens 、 产碱假单胞菌 P.alcaligenes 、 成团肠杆菌 Enterobacter agglomerans 和弗罗因德枸橼酸杆菌 Citrobacter f reundii p-coumaroyl-HSL 香豆酸酰高丝氨酸 光合作用细菌 Rhodopseudomonas palustris 2.2 G+菌QS系统 革兰氏阳性菌QS系统模式图 2.3 种间的QS 信号分子 AI-2 呋喃酰硼酸二酯类化合物 此类信号分子在G+菌和 G-菌中均可存在; 细菌识别AI- 2 分子的方式与革兰氏阳性菌中双组分识别系统一致, 即双组分激酶识别 AI-2分子后把磷酸化基团传递给受体蛋白并启动相关基因的表达。 3. QS系统的特点 多样性 (1)信号分子的多样性 (2)分布的多样性 细菌种内、 种间,细菌与植物、 动物间 (3)信号分子产生机制的多样性 G-菌——信号分子合成酶,G+菌——前体,经蛋白酶切割 (4)信号分子运输的多样性 G+菌——ABC转运系统,G-菌——直接透过细胞膜 (5)信号响应的多样性 G+菌——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 G-菌——受体蛋白 复杂性 1 信号分子功能的复杂性 有的 QS系统中的信号分子不仅作为环境信号,而且具有其它功能,如某些乳酸菌中的 QS系统的信号分子具有抗菌活性 2 系统组成的复杂性 在 V. harvey i中发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 QS系统,该系统信号分子产生系统与 G-菌相似,而信号分子的识别则与 G+菌相似 3 不同 QS系统之间关系的复杂性 多种 QS系统构成复杂的调控网络,P.aeruginosa中含有两个 QS系统, 即 LasI/LasR和 RhlI /RhlR 系统,前者调控致病因子的生物合成, 并产生大量的AHLs , 进而诱导 RhlI/RhlR信号系统 4 .1群体感应的应用 群体感应参与调控细菌的多种生活习性以及各种生理过程 1.生物发光、 质粒的接合转移、 生物膜与孢子形成、细胞分化、运动性、胞外多糖形成等 2.致病菌的毒力因子的诱导、 细菌与真核生物的共生、 抗生素与细菌素合成、根瘤菌的结瘤等 在生物膜法水处理中的应用 1 启动挂膜 启动阶段的挂膜是生物膜法处理污水上艺正常运行的关键和难点.然而,通过于预群体感应凋控系统,可以捉高细菌黏附到固体表而的速度和效率.在生物膜挂膜启动阶段,向系统中投加某些信号分子的拮抗物或结构类似物来干扰细菌的群体感应过程,从而可以达到提高挂膜速度和效率的目的. 2 菌群优化 在生物膜法水处理工艺中,生物膜系统中各生物之间的数量比例和相互作用决定了工艺对小同污染物的去除效率.通过增强或减弱群体感应信号分子浓度来强化或弱化某些种群,优化生物膜的群落组成及结构,进而可以提高该工艺埘特定污染物的去除效果。 3 生物强化 投加某些QS信号物质,可以促进携带降解基因的质粒在整个系统中的转移和扩散,从而达到维持和强化生物膜系统对特定污染物有效降解的目的。 4.2群体感应的研究进展 1.在抗菌剂生产方面,目前对沙雷菌属中内酰胺类抗菌剂碳青霉烯的产生已经有了比较透彻的研究,但是因为得到的信号分子和抗菌剂产量均比较少,无法准确地定量检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