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突破衍射极限的超高分辨率成像技术发展 (修改)详解
PAGE \* MERGEFORMAT 12
结课论文
题 目突破衍射极限的超高分辨率成像的技术进展
学生姓名学 号学 院专 业班 级
二〇一五年十二月
一 引言
选题意义
光学显微成像具有极为悠久的历史,但一直以来,光学成像一直受到衍射极限的限制而分辨率无法突破200 nm。后来虽然有了电子显微镜、核磁共振显像、x光衍射仪等微观观测或者显像设备,但是使用光学显微镜可以在活体状态下观察生命体使得其在生物、医学观察方面仍有巨大优势。值得庆贺的是近年来,超高分辨率显微技术的发展使得光学显微成像分辨率达到了20 nm以下。其中德国科学家Stefan Hell、美国科学家Eric Betzig和William Moerner因其在超高分辨率显微技术方面的突出贡献获得了2014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就简要介绍一下超高分辨率显微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并对诸位大师致以敬意。
技术指标
显微技术成像优劣一般通过X-Y平面分辨率与Z轴分辨率大小来判定,分辨率越高数值越小。下表是各种显微成像技术的分辨率指标。
成像技术X-Y平面分辨率(nm)Z轴分辨率(nm)普通光学显微镜200-300500-7004Pi显微镜100-150STED显微技术50-70STED+4π技术5050PALM技术20303D STORM技术20-3050-60dSTORM技术30502D SSIM技术503D SSIM技术100200电子显微镜0.05X光衍射仪0.03-10
二 衍射极限
2.1 衍射极限
我们能看到什么?看到多小的范围?看得有多清楚?几百年来,依靠不断进步的科学手段,微观世界正一层层揭开面纱,让人们可以看得越来越“小”,进而可以进行研究。
人的肉眼能分辨0.1毫米尺度的物体,再小,就要借助工具。1665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虎克制造了第一台用于科学研究的光学显微镜,用它观察薄薄的软木塞切片。虎克看到了残存的植物细胞壁,它们一个个像小房间一样紧挨在一起,这就是“细胞”一词的由来。 此后,显微镜制造和显微观察技术的迅速发展,帮助科学家第一次发现了细菌和微生物。那么,光学显微镜是否可以无止境地“放大”下去,让我们想看到多小就能看到多小?科学家为此做了很多尝试,最终发现,存在一道法逾越的“墙”—衍射极限。 1873年,德国科学家阿贝提出了衍射极限理论:光是一种电磁波,由于存在衍射,一个被观测的点经过光学系统成像后,不可能得到理想的点,而是一个衍射像,每个物点就像一个弥散的斑,如果这两个点靠得很近,弥散斑就叠加在一起,我们看到的就是一团模糊的图像。 阿贝提出,分辨率的极限近似于入射光波长的二分之一(d=λ/2)。可见光的波长通常在380~780纳米之间,根据衍射极限公式,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极限就在200纳米(0.2微米)左右。如果物体小于0.2微米,你仍旧看到的是一个模糊的光斑。这就是很长一段时间内,光学显微镜的分辨极限——衍射极限。
2.2 突破衍射极限
为了更深入的观察世界,后来有了电子显微镜、核磁共振显像、x光衍射仪等微观观测或者显像设备,人们借助它们可以看得更“细”。但是这些设备依然没有突破衍射极限,他们依然遵循着阿贝衍射极限。这些设备使用的是电子束等波长非常短的入射光,自然,它们的分辨率就高。比如电子显微镜,分辨率可以达到0.5埃(一埃等于十分之一纳米),这样就可以看到一粒一粒的原子。
由于生物学、医学方面的研究,更希望在生命体存活的自然状态下进行观察,在这方面,光学显微镜有它不可比拟的优势。因此,光学显微镜的研发还是世界科学家的研究热点。突破性的进展发生在本世纪初,近年来,随着新的荧光探针和成像理论的出现,研究者开发了多种实现超出普通共聚焦显微镜分辨率的三维超分辨率成像方法。较成熟的有基于单分子成像的超分辨率显微成像方法,包括光激活定位显微技术 (photoactivated localization microscopy, PALM) 和随机光学重构显微技术 (stochastic optical reconstruction microscopy, STORM)。以及两大类通过改造光源的点扩散函数来提高成像分辨率的方法,分别是受激发射损耗显微技术(stimulated emission depletion, STED)和饱和结构照明显微技术。
(参考文献:吕志坚,陆敬泽.几种超分辨率荧光显微技术的原理和近期进展)
以上这些进展,都让光学显微镜突破了衍射极限,我们称之为“超分辨成像技术”。美国光学学会把它列为21世纪光学五大研究计划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福州市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地理自然地理适应性练习A卷(含参考答案)资料.doc
- 福师《比较视野下的外国文学》在线作业二资料.doc
- 福师《小学课程与教学论》在线作业资料库全资料.doc
- 福建201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强化训练:字形资料.doc
- 福建201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强化训练:字形)资料.doc
- 福建临床专升本人体解剖学复习材料分析.doc
- 福建2004年高2语文第20单元第20节课__北方民族大融合资料.ppt
- 福建医科大学皮肤性病学历年考题1+名解分析.doc
- 福建师大附中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资料.doc
- 福建师范大学是一所具有近百年办学历史的省属重点大学,前身为1907分析.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