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章引论(华锐学院)资料
2006年2月7日下午16点20分47秒,在秦皇岛市海港区西浴场的海面上出现了一座高楼与一个比楼还要高的大柱子重叠在一起,可是在16点20分56秒,那个柱子竟然与高楼又分开了一段距离,随后,在16点21分14秒,又发现距离不远处的海面上有三个大支架,这一海上奇特景观让在场众人吃惊。 据秦皇岛市气象局的一位高工介绍,这种现象的发生,有可能是因为2月6日秦皇岛市刚降下大雪,天气好转后,地面湿度高,通过气流折射,将地面建筑反射到了海面上,这一现象极有可能是海市蜃楼。 卫星云图展示 重庆百年一遇特大旱灾为历史罕见新华社特稿 2006-08-31 重庆市副市长陈光国介绍说,今年5月中旬以来,重庆市遭受了总体上百年一遇的特大旱灾。此次旱灾是自1891年重庆有气象资料记录以来最严重的一次。 ??? 据介绍,重庆此次特大旱灾呈现出“五个历史罕见”的特点:一是干旱持续时间之长历史罕见。今年发生在重庆市东北部的夏旱5月中旬开始露头,持续30至40天。夏旱连伏旱,大部分地区总旱天数超过60天,渝东北地区超过90天,巫溪县已长达96天。 ??? 二是干旱强度之大历史罕见。干旱期间,各地日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2℃~3℃,降水大部分地区偏少9成,蒸发量偏多6成到1倍。8月15日,綦江县日极端气温达44.5℃,刷新了重庆保持53年的日极端气温纪录。各地35℃以上的高温天数普遍为31至57天,气温、降水、蒸发量等主要干旱指标均为历史同期极值。 三是抗旱水源之少历史罕见。大江大河出现“洪水不洪”、“汛期枯水”的现象。嘉陵江内载重船已经禁航。全市有2/3的溪河断流,275座水库水位处于死水位。1081个乡镇(街道)中有2/3出现供水困难。截至目前,全市水利工程蓄水量不足9.5亿立方米,只占应蓄水量的33%。 四是干旱范围之广历史罕见。除秀山、酉阳、石柱为严重干旱外,其余37个区县为特大干旱。受灾人口突破2100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近2000万亩,795万人、735万头牲畜出现饮水困难。 五是旱灾损失之重历史罕见。全市秋粮作物将减产2至3成,烟叶、药材、商品菜等高附加值经济作物大面积减产甚至绝收;258万亩柑橘不同程度受灾,其中有64万亩绝收;近两年退耕还林的381万亩在土苗木死亡率超过50%,江津市50万亩花椒基地死亡花椒树3000余万株;全市发生森林火灾92起,过火面积8130亩;受灾畜禽3664余万头(只);潼南县琼江流域网箱养鱼近日出现“翻塘”现象,一次性死鱼1200多吨;因高温、限电、供水困难等造成企业限产停产减少产值34亿元。旱灾直接经济损失达到63.75亿元,其中农业经济损失51.28亿元。 ??? 陈光国披露,在重庆特大旱灾中,中央和市级财政安排的救灾资金累计达到2.23亿元,市政府社会捐助接收办公室接收捐赠资金1.14亿元(含认捐资金),各区县接收1600多万捐赠资金,共计3.5亿多元。 为什么要学习《气象学与气候学》 为什么要学习《气象学与气候学》 课程设置 课程内容 课程目标 课程的学习目的与基本要求 第一章 引论 一 气象学与气候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及简史 二 气候系统概述 三 有关大气的物理性状 星星密,雨滴滴。 星星稀,好天气。 星星明,来日晴。 蜜蜂归窠迟,来日好天气。 鱼儿出水跳,风雨就来到。 水缸穿裙,大雨淋淋。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三月三,脱了棉袄换布衫。 山西省浑源县,鸾凤形的相风乌立于塔顶,仍在随风运转,指示风向浑源圆觉寺塔顶已有800多年的历史了。约是辽金之交(即公元12世纪初)建成的。建成后,经历长期的风风雨雨,始终为浑源人民提供可预报晴雨的风向。群众归纳风向器指出晴雨的经验是:“北风常主雨,南风常主旱。小南风有雨不大,范围也小。大南风天气晴燥。”这当然是因为浑源县位于恒山之北,北风使空气在恒山北坡上升,水汽凝结降雨;南风则为越恒山下降的空气,它能使浑源天气转晴。当地人民赞誉圆觉寺塔的鸾凤风向器为百鸟之首的“瑞鸟”。 在国外 公元前4世纪希腊哲学家Aristotle著有《气象学》一书。 古希腊人认为地球上由于太阳光线倾斜角度的不同,才产生气候的差异,并建立了关于热带、温带和寒带的概念 在这一时期,气象学和天文学是混在一起的,可以说具有天象学的性质。 2. 发展初期 时间:16世纪中叶到19世纪末 特点: 各学科的发展为气象学与气候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气象观测仪器的发明,地面气象观测台、站相继建立,形成了地面气象观测网;并因无线电技术的发明,能够开始绘制地面天气图; 由于具备了上述条件,气象学、气候学乃与天文学逐渐分离,成为独立的学科。 主要成果 发明诸多气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