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进程.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陶瓷进程

  陶瓷進程   先秦陶瓷 早在一萬多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中國就出現了陶器。據對南方地區洞穴居住遺址中出土的陶器殘片作碳-14測定,証明其年代距今約9,000~10,000年左右。   製陶的發明與人類使用火有密切的關聯。先人們在日常生活作息中可能偶然發現被火燒過的土地或粘土變得堅硬而不易變型,這可能導致他們有意識地用粘土來制作他們所需要的器物。   在中國新時器時代不區域的文化類型中都有不同形制,不同工藝及裝飾的陶器發現,這表明各地區文化的陶瓷發源應該是獨立的。   最早的制陶技術一般認為是捏製法和貼敷法等,然後才發展到泥條盤筑法。至少在新石器時代中期就可能已出現了陶車,因此,陶器的製作就由慢輪陶車代替了泥條盤筑。輪制陶器在技術上是一個飛躍,它的出現提高了生產力,同時也可能使當時的制陶業成為一種特定的勞作而引發社會分工。在新石器時代晚期及青銅時代早期,各地域文化均有相當精采的陶器產生。可以看到距今4,000~6,000年前仰韶文化彩陶,其紋飾活潑生動,器表光滑平整,顯然是經過精心修坯。類此琢器已顯現出慢輪修整的跡象。馬家窯文化陶器經碳-14測定,其年代約為公元前3190~前1715年間。   至遲在青銅時代中期人們就已經發現了瓷石并遂漸在制陶生產中加以應用,而在這個過程中發現了瓷石不同于粘土的特性。因此,在青銅時代中、晚期原始青瓷開始出現。在山西夏縣東下馮的二里頭文化遺址已發現了原始瓷瓷片,晚商或商周之際的瓷窯亦已被發現,故原始瓷的燒制至遲在商代已經開始。   與各地域文化都有各自的陶器生產略有不同,原始瓷的燒制地區相對集中,主要在長江下游以南的吳越境內,黃河中下游的廣大地區則很少發現。此時江南窯揚所燒制的原始瓷已有相當的水準。   漢代陶瓷 兩漢前后延續了近五百年,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重要時期;正是在兩漢期間中國完成了從青銅時代向鐵器時代的過渡,同時也完成了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的最終過渡。    從中國陶瓷發展史來說,兩漢時期正值原始青瓷向成熟青瓷過渡的時期,至兩晉時,原始瓷已基本遭淘汰而完成了歷史性的轉變。西周至漢早期制瓷業并無飛躍發展,恐與當時的社會背景有關:王公貴族風行使用精細的金銀器或青銅制品,而一般勞苦大眾則多用竹木器或陶器。到了漢代瓷業有很大的發展,當時東南一帶窯場密布,陶車拉胚成型替代了泥條盤筑法,使瓷胚制做更加精細。釉料也有了大的改進,釉層明顯加厚,光澤強,胎釉結合緊密。經對浙江出土漢代瓷器標本的科學測試分析表明,當時瓷器胎體致密,透光性強,已呈完全燒結狀態,顯氣孔及吸水率較原始瓷明顯下降,抗彎曲強度已達710千克每平方厘米,接近或相當于現代瓷器的標準。現藏于浙江省上虞縣文管所的一件東漢越窯青釉四系罐,直口、短頸、溜肩、鼓腹、平底,胎質灰白細膩,釉色青綠澤潤,胎釉結合致密,已完全看不到任何原始青瓷的特徵了。   三國兩晉陶瓷 三國兩晉時期(公元265-420年)一百多年,正處于漢末三國戰后恢愎期,之中又夾著一段五胡十六國,致使戰亂頻頻,農業及手工業生產遭到很大打擊,瓷業生產發展也處于一個相對停頓的狀態,乏善可陳。但因東南一帶瓷場相對較為穩定,一些瓷場仍在持續生產,也燒制出一些精彩的產品。我們現今所看到的兩晉瓷器通常為褐色胎或灰白胎,磁化程度相對較高,器身厚重沉實。施釉工藝正處在轉變期,故有的產品釉水潤澤細密但有的產品釉水卻稀薄乾澀。此時技術上仍未能完全妥善地處理去掉釉料中所含的鐵元素,故釉面仍以青黃色或黑色為主。值得注意的是此時制瓷工匠們較為注意產品的外觀裝飾,運用了多種手段來美化其產品,有的器物直到今天仍有很高的美學價值。如東晉浙江德清窯的黑釉器,淺灰胎或褐紅胎,黑釉滋潤凝厚而顯得十分飽滿,釉色漆黑亮澤,器型簡單生動,折轉處圓潤流暢,非常耐看。浙江東部窯場生產的各種青瓷羊,青釉擗邪和獸型虎子等瓷塑,其造型工藝及裝飾藝術都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   南北朝陶瓷   南北朝(公元420年-公元581年)共計161年,是中國歷史上南北各民族大融會的一個時代,特別是西方文化東來,給古老的中華帶來了許多新鮮的東西。如佛教,伊斯蘭教均是此時傳入中國的。瓷業生產自兩晉以降持續發展,生產技術有了很大的提高,特別是白瓷的發明更是南北朝瓷業的一大成就。20世紀60年代考古工作者曾在河南安陽武平六年(公元575年)范粹墓出土了少量白瓷,其胎體用北方次生高嶺土做成,釉為白色,玻璃質強。而後在河北刑窯早期窯址也發現了北朝時燒制的白瓷產品。雖然此時的白瓷白度並不高,但已充分說明當時的工匠們已初步掌握了減少胎釉中鐵元素含量的技術,為中國瓷器生產的全面發展特別是釉下彩瓷的誕生奠定了牢固的基礎。同時南北文化、中西文化的融匯貫通在瓷器的妝飾上的到了充分的體現,如代表佛家的蓮花被普遍用來裝飾瓷器,各類胡服陶俑也都帶有明顯的時代特徵。通常南北

文档评论(0)

80219pm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