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原核微生物_2008102313573748资料
第二章 原核微生物 第一节 古 菌 域 (一)泉古生菌门 极端嗜热、嗜酸,代谢硫 从系统发育树上看,泉古菌的分支相对较短,且非常接近古菌的基部。按照伯杰氏手册,目前本门只分一个纲和四个目 (二)广古菌门 包含了古菌中的大多数种类,包括了经常能在动物肠道中发现的产甲烷菌、在极高盐浓度下生活的盐杆菌、一些超嗜热的好氧和厌氧菌,也有海洋类群。 主要类群 1、产甲烷菌 2、极端嗜盐菌 3、无细胞壁古菌(热原体) 4、还原硫酸盐古菌 3、热原体 无细胞壁、嗜热嗜酸、好氧、化能有机营养,所以被称为热原体Thermoplasma 有的种具有多根鞭毛,能够运动 质膜的主要成分是一种带有甘露糖和葡萄糖单位的四醚类脂(tetratherlipid)的脂多糖化合物。同时质膜中也含有糖肽,但没有固醇类化合物,这样的质膜使热原体表现出对渗透压、酸、热的稳定性。 革兰氏染色法 1.涂片固定 4. 脱色—95%乙醇溶液进行颜色洗脱 细菌呈现第一次染色的效果紫色,革兰氏阳性菌(紫阳G+); 呈现第二次染色的效果红色;称革兰氏阴性菌(红阴G -) ⑦羧酶体 一些光合细菌和化能自养菌细胞内含有一种多角形小体,可能是CO2固定的场所。蓝细菌以及化能自养菌如硝化细菌等细胞中均有羧酶体。 第三节 蓝 细 菌 也叫蓝藻或蓝绿藻。蓝细菌和其它细菌不同,含有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藻胆素及藻胆蛋白体等色素。60年代前作为藻类植物中的一群,应用现代技术研究表明,它的细胞核没有核膜和核仁,细胞壁与细菌相似,由肽聚糖构成,并含有二氨基庚二酸,革兰氏染色阴性,所以将它划分为原核生物中。 蓝细菌常常生长在土壤、岩石上,在树皮上也成片生长,亦有许多种类生长在池塘、湖泊和海洋中。蓝细菌存在共生现象,如蓝细菌与真菌共生形成地衣,与满江红共生形成鱼腥藻等。 第四节???????? 放 线 菌 是介于细菌与丝状真菌之间而又接近细菌的一类丝状原核生物,因菌落呈放射状而得名。 多数是腐生,少数是寄生。腐生菌在土壤中的分布和数量仅次于细菌,在物质循环中起到重要作用,可改良土壤。寄生菌可引起人、动植物的疾病 另外放线菌具有特殊的土霉味,易使水和食品变味。放线菌最突出的特点是可产生大量的抗生素。 (2)明胶培养基中的培养特征 用穿刺接种法将细菌接种在明胶培养基中培养,能产生明胶水解酶水解明胶,不同的细菌将明胶水解成不同形态的溶菌区,依据这些不同形态,可将细菌进行分类。 (3)半固体培养基的培养特征 半固体培养基:含0.3-0.5%琼脂。穿刺培养,根据细菌的生长状态判断细菌的呼吸类型和鞭毛的有无。 在表面及穿刺线上部生长——好氧 沿穿刺线自下而上生长——兼性厌氧或兼性好氧 只在下部生长——厌氧 扩散生长——有鞭毛,可运动 只沿穿刺线生长——无鞭毛,不运动 (4)液体培养基 细菌在液体培养基中可以自由扩散生长,生长状态随细菌种属不同,可作为分类依据。 四、细菌的物理化学性质 (一)细菌表面电荷和等电点 细菌细胞壁含有由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因此也有等电点,在pH2-5之间。G+等电点在pH2-3,G-在4-5之间,pH3-4之间为革兰氏染色不稳定性菌。在一般的培养,染色或血清实验等过程中,细菌多处于弱碱性、中性或弱酸性条件,因此细菌表面一般带负电荷,尤其G+带负电更多(磷壁酸中含有大量磷酸基)。 (二)细菌的染色原理及染色方法 1、细菌的染色原理 细菌菌体透明,在显微镜下与背景反差小不易看清菌体的结构,通过染色可增加菌体与背景的反差利于观察。常用染料可分碱性染料(如结晶紫、龙胆紫、甲基紫、孔雀绿、中性红等)和酸性染料(酸性品红、刚果红、曙红等)两大类。细菌一般带负电荷,所以常用带正电的碱性染料染色。少数菌(如分支菌属和诺卡氏菌属的某些菌)用酸性染色。细菌与染料的亲和力与染色液的pH有关。 A 简单染色:常用来观察细菌的形态、大小和排列方式。 用一种染液染色菌体。一般菌体被染上染料的颜色。 B 复合染色法:两种染料染色,以区别细菌的革兰氏染色反应或抗酸性反应,或将菌体和某一结构染成不同颜色。 2、常用的染色法有: 3、革兰氏染色法 4、革兰氏染色的机制 (1)与等电点有关:革兰氏阳性菌等电点比阴性菌低,与草酸铵结晶紫的结合也更紧密。用碘-碘化钾媒染后,革兰氏阳性菌等电点下降更多,与结晶紫的结合更牢固,所以菌体呈紫色。而革兰氏阴性菌与结晶紫结合力弱,易被乙醇提取而脱色。 (2)与细胞壁有关: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脂类含量高,肽聚糖含量低,用乙醇脱色时脂类易被乙醇溶解,使细胞壁通透性增加,结晶紫易被提取使菌体呈现无色。而革兰氏脂类阳性菌细胞壁肽聚糖含量高,结构紧密,乙醇的脱水作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