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目 录
中文摘要…………………………………………………………………·1
英文摘要…………………………………………………………………”4
研究论文 植床四点定位法降低深板层角膜移植术后散光的临床观察
前言……………………………………………………………………………………….7日IJ舌………………………………………………………………………………………’’7
材料与方法…………………………………………………………一8
结果………………………………………………………………………………………·10
附图…………………………………………………………………·13
附表………………………………………………………………………………………·17
8
讨{仑………………………………………………………………………………………·1
1
结{仑………………………………………………………………………………………·2
参考文献……………………………………………………………·22
综述光学性角膜移植术后散光的原因及控制方法…………………一25
致谢………………………………………………………………………………………………35
个人简历……………………………………………………………………36
中文摘要
植床四点定位法降低深板层角膜移植术后散光的临床观察
摘 要
目的:本课题旨在通过对深板层角膜移植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visual
acuity,
法。国内同行大多术中采用巩膜固定环,将其缝合于直肌间的浅层巩膜上,
利用巩膜环的环形张力固定眼球并撑开眼睑,从而确保植床边缘保持圆
形,从而减少术后散光。但巩膜环的使用也可以造成一定程度的散光,同
时对于穿透性角膜移植,术中有增加眼内压力的风险,故在有晶状体眼或
者是有完整后囊的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眼,一般不建议采用巩膜环。本实验
选用50例圆锥角膜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病例术中均行前房
穿刺放液以降低眼球内压力,故而都存在引起植床变形的因素,比较两组
度数及角膜地形图相关参数变化,探讨在深板层角膜移植术中,采用植床
四点定位法,通过减少植床扭曲能否有效地降低术后角膜散光。
方法:
1
植术,不伴有角膜基质层瘢痕的圆锥角膜病例50例(50眼)。将其随机
分为两组:A组为实验组(25眼)术中制作植床前先采用缝线四点定位
法,用进口10.0单根尼龙线于角巩膜缘处预置浅层缝线,对称标记出角
膜12点、6点、3点、9点四个钟点的位置,以十字交叉法标记瞳孔光学
中心;B组为对照组(25眼)术中仅标记瞳孔光学中心,不预置缝线定
位。
2两组患者术后7.10天出院,随访6.12个月,完全拆除缝线时间
6—7个月。所有患者分别于术后1个月、3个月及拆线后1个月(术后7.8
个月)行眼科常规检查,以病历形式记录每次复诊时的角膜地形图资料、
屈光状态、最佳矫正视力,以上检查分别由本院同一操作熟练的技术人员
进行。
结果:
中文摘要
l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8.3个月。植床植片对位良好,无发生角膜植
片排斥反应、继发性青光眼等。
2对比观察两组病人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拆线后1个月(术后7.8
个月)最佳矫正视力、综合验光仪测得散光度及角膜地形图参数变化。
统计学意义;两组病人散光度比较t=-8.32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病人的SimK值比较,t=7.53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O.55+0.13;散光度平均.3.77土0.89D;SimK值平均4.52_-L1.51D。两组病人
较,t=6.02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拆线后1个月(即术后7.8个月):A组病人最佳矫正视力平均
统计学意义;两组病人散光度比较t=4.903,P0.05,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