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洪泽县黄中学—学八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思想品德试卷.docVIP

江苏省洪泽县黄中学—学八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思想品德试卷.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江苏省洪泽县黄中学—学八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思想品德试卷

江苏省洪泽县黄集中学2013—201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思想品德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客观题)和第Ⅱ卷(主观题)两部分。共4大题、29小题。开卷考试。满分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2.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上,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其他笔答题。 第Ⅰ卷 (客观题,共26分) 一、单项选择(以下各题都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选出正确答案写在答题卡上。每小题1分,共16分。) 1.“自己竟然像襁褓中的婴儿,面对外面的世界无所适从。”这是一位刚刚踏入大学校门的学生,第一次独立面对生活时发出的感叹。它启示我们 A.要提高法律意识,避免上当受骗 B.要学会自立,锻炼生活自理能力 C.要加强交流合作,形成团队合力 D.要善于团结他人,主动寻求帮助 2.目标是人生的方向标。我们应该这样确定人生目标 ①目标要切实可行 ②目标应该是长期的相对稳定的 ③目标比行动更重要 ④目标一旦确定就坚决不改变 A.①③④ B.①② C.①②③ D.②③④ 3.“有什么比石头更硬?有什么比水更软?坚持不懈、水滴石穿。”这句谚语告诉我们培养和锻炼意志要 A.持之以恒、善始善终 B.明确提出锻炼意志的任务 C.培养自我控制能力 D.培养各种行为习惯 进入八年级以来,小张同学很苦恼:父母不厌其烦的教导常常引起他的反感。其实,小张心里很清楚,父母是为了自己好,但他就是不愿接受,还采取了故意作对的方式来反抗。据此回答4~5题。 4.材料表明,小张的矛盾言行属于 A.从众心理 B.逃避心理 C.逆反心理 D.依赖心理 5.下列做法有利于小张克服其苦恼的是 A.坚持自己的意见 B.不必太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C.无条件服从父母的教诲 D.积极与父母交流沟通 逆反心理在中学生身上表现得较为明显,这种心理如果发展到对事多疑、偏执、冷漠,就会带来严重的后果。据此回答6 -7题。 6.青春期的逆反心理其消极作用主要有 ①培养求异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②妨碍亲情交流,造成心理阴影 ③导致学习被动,影响我们的学习 ④导致不合群,意志衰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7.我们的思想一旦被逆反心理所控制,视野就会变得狭隘。要克服逆反心理就必须 ①努力培养发散思维,多方面考虑问题 ②提高文化素养 ③提高心理适应能力 ④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1936年,毛泽东同志在与美国记者斯诺的谈话中说:“给我印象最深的教员是杨昌济先生,他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努力鼓励学生立志做有益于社会的光明正大的人。”毛泽东同志成为中国革命的伟人,与杨济昌先生的影响是分不开的。这说明 A.知识可以通过各种方法获取 B.学生要善于和老师沟通 C.老师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D.学生要向老师大胆质疑 9.父母的爱是浓郁的芬芳,儿女的感恩是清雅的馨香。一代代,一辈辈,我们都能聆听到馨香给芬芳的甜蜜回答。对这句话理解最准确的是 A.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B.父母要依法抚养和教育子女 C.父母赋予我们生命并哺育我们成长 D.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最无私的 10.俗话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主要说明了 A.好的行为都会产生好的后果 B.坏的行为一定会产生坏的后果 C.行为都会产生一定的后果 D.行为与后果具有一致性 11.下列有关对责任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只有人人都尽到责任,才能共建和谐社会 ②责任伴随人的一生 ③要自觉承担责任,努力做个负责任的公民 ④责任就是指承担国家、社会的责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2.在法律上,“不作为”行为的实质在于 A.应当享受的权利而不享受 B.应当履行的义务而不履行 C.法律鼓励人们做的事没有去做 D.法律禁止人们做的事却去做了 13.一些责任可能只有一个来源,一些责任则可能有两个或两个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bendaoganqunli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