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粉虫简介分析.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黄粉虫简介分析

黄粉虫(面包虫) 原产于美洲。50年代传入我国。全国大部地区都有分布。该虫作为珍禽及药用动物的活饲料已有100年的历史。 干燥的黄粉虫幼虫含蛋白质40-60%左右、蛹含57%、成虫含60%,被誉为“蛋白质饲料宝库”。 食性杂,食料来源广,生活力强,易饲养,效益高 卵(7-8天) 乳白色,长约1-2毫米 卵分为:卵壳、卵核、卵黄、原生质。 幼虫(100~122天) 黄色有光泽,长约35毫米 宽约3毫米,呈圆筒形。 蛹(8~10天) 长约2-3厘米,初为白色半透明 体较软,渐变褐色后变硬。 成虫(45~60天) 蜕皮出来为乳白色,甲壳很薄,变为黄褐色,黑褐色,有光泽,呈椭圆形,长约14毫米,宽约6毫米,完全成熟时甲壳变得又厚又硬 喜群居,性喜暗光、生性好动、昼夜都有活动现象。世代重叠,无越冬现象 温暖、通风、干燥、避光、清洁、无化学污染 病因:主要是空气干燥,气温偏高,饲料含水量过低,使黄粉虫体内严重缺水而发病。 症状:先从头尾部发生干枯,再慢慢发展到整体干枯僵硬而死。又可分为“黄枯”与“黑枯”两种表现。“黄枯”是死虫体色发黄而未变质的枯死;“黑枯”是死虫体色发黑已经变质的枯死 防治:保持凉爽通风的场所,及时补充各种维生素和青饲料,湿度一旦低于55%洒水降温,或加大饲料中的水分,或多给青饲料,对干枯发黑而死的黄粉虫,要及时挑出扔掉。 病因:多发生于湿度大、温度低的多雨季节。因饲养场所空气潮湿,加上难筛而用力幅度过大造成虫体受伤,粪便及饲料受到污染而发病。 症状:行动迟缓、食欲下降、产仔少、排黑便,重者虫体变黑、变软、腐烂而死亡。病虫排的黑便还会污染其他虫子,如不及时处理,甚至会造成整盒虫子全部死亡。是一种危害较为严重的疾病,也是夏季主要预防的疾病。 防治:应立即停喂青菜饲料,及时清理病虫粪便,开门窗通风排潮,及时挑出变软变黑的病虫。若连续阴雨室内湿度大温度低时,可燃煤炉升温驱潮。 药物防治措施:可用0.25克氯霉素或土霉素拌豆面或玉米面250克/箱投喂 病因:发生黑头病的原因是黄粉虫吃了自己的虫粪造成的。这与养殖户管理不当或不懂得养殖技术有关。在虫粪未筛净时又投入了青饲料,导致虫粪与青饲料混合在一起,被黄粉虫误食而发病。 症状:先从头部发病变黑,再逐渐蔓延到整个肢体而死。有的仅头部发黑就会死亡。虫体死亡后一般呈干枯状,也可呈腐烂状(也有人认为黑头病属于干枯病) 预防:此病系人为造成,提高工作责任心或掌握饲养技术后就能避免 病因:一般在7~9月份高温高湿容易发生螨虫病害。饵料带螨卵是螨害发生的主要原因。 症状:螨虫一般生活在饲料的表面,可发现集群的白色蠕动的螨虫,寄生于已经变质的饲料和腐烂的虫体内,它们取食黄粉虫卵,叮咬或吃掉弱小幼虫和正在蜕皮的中幼虫,污染饲料。即使不能吃掉黄粉虫,也会搅扰得虫子日夜不得安宁,使虫体受到侵害而日趋衰弱,食欲不振而陆续死亡 防治:饵料应无杂虫、无霉变,先爆晒消毒后再投喂。蔬菜湿度不能太大。还要及时清除虫粪、残食,保持食盘的清洁和干燥。如果发现饲料带螨,可移至太阳下晒5~10分钟(饲料平摊开)即可以杀灭螨虫。加工饲料应经日晒或膨化、消毒、灭菌处理。 口味独特 营养丰富 口感极佳 其蛋白质含量可达 60%,并含有丰富的氨基酸 经常喂食可促进动物的正常发育生长 提高动物的抗病能力。 经严格工艺深加工提炼而成。 油脂可制备降低血液胆固醇的药物 人造奶油、表面活性剂中间体 也可用于制皂、太古油及增塑剂 增加了营养成分 增加香度。 味道鲜香可口 营养价值高 提高人体抗病力 降低血脂等功效 补充人体每天新陈代谢所需要的氨基酸 补充精力,综合调理机体功能 提高免疫力,增强体制

文档评论(0)

yy5569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