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20煤田地质学绪论分解.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00煤田地质学绪论分解

煤 田 地 质 学 山东科技大学 Main references 1.杨起,韩德馨。《中国煤田地质学》上册 煤炭工业出版社,1979. 2.邵震杰,任文忠,陈家良.《煤田地质学》煤炭工业出版社,1992. 3.李增学等.《煤地质学》,地质出版社,2009. 绪论 绪论 一、国外煤田地质学简史 1、萌芽阶段 它是在18世纪以后,伴随着工业化的变革及能源利用的第一次变革才发展起来的,蒸汽机的应用带来了工业革命; 1830~1846年,古植物学家制作了煤薄片,在镜下观察,才逐渐确定了煤的有机成因学说; 1854年英国发生了“炭质油页岩”审判案,对它是否属于煤发生了争论,持续了20年; 此外,煤的原地与异地形成说的争论,在在煤田地质学萌芽发展; 绪论 二 发展阶段 19世纪末叶到20世纪初,电力引入工业社会,第二次科技革命发展,促使了煤炭需求量剧增。 1913年R.Thiessen,D.White等发表了《煤的成因》; 1919年英国的M.C.斯托普斯 stopes 划分了4种煤岩成分,并论述了他们的特征与性质之间区别; 1924德国H.波多涅发表了《普通煤岩学概论》,深化了煤田地质学的研究领域,开辟了煤微观研究的分支; 木质素成煤说与纤维素成煤说的争论,深化了煤的成因学说; 此外煤田地质学还涉及到煤的自然演化、煤层堆积条件、煤变质作用的希尔特定律等。 绪论 三、国内地质学发展 我国煤地质学萌芽时期大致始自鸦片战争到中国地质学会成立(1840~1920年); 19世纪中叶,西方的自然科学著作被翻译到了我国,如1872年华衡芳翻译了莱伊尔的“地质学原理”。鲁迅与顾琅合编的《中国矿产志》论述了矿产和矿业的问题,论述了煤炭资源 自20世纪30年代以后,随着煤炭资源作为主要能源的演变,随着地球科学进入现代科学的发展时期,煤田地质学进入了系统发展和成熟的阶段。 1922年中国地质学会的正式成立,标志着地质科学发展进入新的里程碑。包括含煤地层划分、对比及化石种群的研究,包括李四光、赵亚曾等研究;1924年谭畴编绘了北京—济南副1:1百万地质图 新中国成立后,大规模煤田地质工作和区域地质研究,发现了很多煤炭资源产地,我国煤地质学进入蓬勃发展阶段。《山西煤田地质》《辽宁煤田地质》《黑龙江煤田地质》等多种文献。 四、煤地质学的研究领域 (1)煤的物理组成和性质的研究 (2)成煤作用的研究 (3)煤层及煤系沉积学研究-成煤沉积体系 (4)聚煤盆地的研究 (5)煤聚积与分布规律的研究 煤田地质学 中国是世界上煤炭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成煤期多,储量大,分布广,煤种齐全,开发条件较好。 各省区按煤炭资源总储量排序依次为:新疆、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甘肃、贵州、河北、河南、山东等省区 。其中,新疆、内蒙古、山西三省区约占70%。 绪论 我国的煤种从褐煤、烟煤到无烟煤均有广泛分布,不同煤种在资源总量中所占比例为:烟煤83%、无烟煤9%、褐煤8%,其中炼焦用煤约占资源总量的1/5。 煤炭资源量占化石能源的95%以上,探明煤炭资源量占化石能源的90%以上,我国煤炭资源的潜在价值是石油和天然气潜在价值总和的60倍。几十年来,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构成中一直占70%以上的比重。即使到2050年,煤炭在我国能源构成中的比重仍占50%以上。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构成中的主导地位不会发生根本变化。 绪论 绪论 两次编写《中国煤田地质学》 1979年由武汉地质学院编写出版《煤田地质学》(上\下册) 1993年中国矿业大学编写出版《煤田地质学》 杨起院士著《煤地质学进展》 2005年山东科大编写《煤地质学》 绪论 绪论 三、地学新理论新方法对煤地质学的促进与影响 沉积体系分析和层序地层学等新概念、新学科的提出和发展给煤地质学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当代地球科学的发展明显地表现出全球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它要求应用各种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并使各门学科紧密地结合起来。 绪论 三、地学新理论新方法对煤地质学的促进与影响 层序地层学在煤田地质研究领域的应用和发展就是当代煤地质沉积学、地层学及相近学科理论和方法的综合运用。层序地层学给煤地质学研究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技术,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煤田地质领域的层序地层研究出现勃勃生机。 绪论

文档评论(0)

bbnnmm88559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