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热发电技术论述.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优点: 多个槽型抛物面聚光集热器经过串并联的排列,设备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多聚光器集热器可以同步跟踪;反射镜固定在地面,吸收器为管状,工质流动时也被加热,经济效益高。 缺点: 用水量大,聚光比小,系统工作温度低,热量损失大,核心部件真空管技术尚未成熟,吸收管表面选择性涂层性能不稳定,运行成本过高。 现状:真空玻璃的集热管损坏率高、导热油价格昂贵。 槽式太阳能发电系统特性: 2011年中国鄂尔多斯50 MW槽式太阳能发电系统建立,线聚焦集热管、聚光驱动装置和玻璃反射银镜已经国产化。 * 塔式电站和碟式抛物镜集热器分散布置式电站均为点聚焦,聚光倍数高达500以上。 塔式电站跟踪代价高,碟式电站能量集中代价大,二者受到了目前技术水准的限制,实现商业化尚需时日。 槽式电站是线聚焦,聚光倍数小于100。但槽式电站跟踪精度低,导致控制代价小,同时采用管状吸收器,工作介质受热流动同时集中能量。槽式电站的总体代价相对小,经济效益相对提高,所以目前槽式电站发展迅速。 塔式、槽式和碟式三种电站技术比较: 现状:2013,Solana槽式光热电站280MW(商业化); 2014,Ivanpah塔式电站392MW(示范);2014,中航蝶式电站兆瓦级(试验模型)。 * * 太阳能利用概述 * 国际形势 普京 首批撤出叙利亚的战机 2016年3月14号,普京下令,俄罗斯撤出叙利亚。 * 博弈的根源 俄罗斯 美国 * 中国的发展 2016年中国GDP 7% 人民币保值 经济稳定发展 * 十个重点领域—第一是能源 五大优先主题—节能;煤;油气;新能源;电网 可再生能源低成本规模化开发利用 重点研究开发大型风力发电设备; 沿海与陆地风电场和西部风能资源密集区建设技术与装备; 高性价比太阳光伏电池及利用技术; 太阳能热发电技术; 太阳能建筑一体化技术(光热及光伏); 生物质能和地热能等开发利用技术。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 背景之一:国务院 * 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2007年9月) 背景之二:国家发改委 太阳能 1、太阳能发电 户用型光伏发电系统; 建筑物一体化的屋顶太阳能并网光伏发电设施; 较大规模的太阳能光伏电站和太阳能热发电电站。 2、太阳能热利用 太阳能一体化建筑; 太阳能集中供热水工程; 太阳能采暖和制冷示范工程。 重点发展领域:水电 、生物质能 、风电 、太阳能、其它可再生能源 * 太阳并不是温度稳定的黑体,而是许多层不同波长发射和吸收的辐射体。但在应用太阳能系统时,通常把它看成是温度为6000 K的黑色辐射体; 能量1/22亿到达地球。 太阳结构 氢:78.4% 氦:19.8%; 太阳直径为地球109倍; 内部温度2000万摄氏度; 太阳(能源的根源) * 太阳常数 地球在绕太阳运行过程中,与太阳间的距离变化不大,到达地球大气层上界的太阳辐射强度几乎是一个常量,用太阳常数AM0来表示。 太阳常数的数值是指在平均日地距离时,地球大气层上界垂直太阳光线的单位面积表面、单位时间内所接受到的太阳能。近年来测得的太阳常数值AM0 = 1350W/m2,日地距离的变化造成的影响不超过±3.4%。 核反应区 辐射区 对流区 * 第一道防线:地球磁场,使得大多数微粒不能进入地球,即使进入也会被地球磁场俘虏; 第二道防线:由于地球有对流层、平流层和电离层,对太阳辐射有吸收、反射和散射的作用。太阳光谱中的x射线及其它波长更短的辐射,因在电离层被氮、氧及其它大气分子强烈吸收而不能穿越大气到达地表; 第三道防线:平流层的臭氧,大部分紫外线被吸收。 太阳辐射穿过地球大气层时的衰减 电磁波辐射:可见光和不可见光组成; 微粒辐射: 带正电荷质子和大致等量带负电荷 的电子组成的粒子流。 * 太阳辐射光谱(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微波、无线电波) 由于地球大气强烈散射,导致可见光能量减弱; 由于水汽对太阳辐射选择性吸收的结果,红外光谱能量减弱; 波长超过2500 μ m的辐射,在大气上界本来就很低,加上二氧化碳和水对它的强烈吸收,能到达地面的能量就更小; 因此,只考虑290 nm~2500 μm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 * 太阳辐射总量 太阳的总辐射量为3.75*1015亿千瓦; 达到地球范围内为173*104亿千瓦,其中,被大气吸收23%,被大气分子和尘粒反射回宇宙占30%,穿过大气层到达地球表面的占47%,约为81 *104亿千瓦; 达到地球陆地表面的约为17 *104亿千瓦,相当于全世界一年内消耗各种能源总和的3.5万多倍; 陆地植物吸收利用的仅占0.015%,人们利用作为燃料和食物仅占0.0

文档评论(0)

金不换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