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气候学第7-8章:陆面过程、冰雪圈与气候教程.pptVIP

现代气候学第7-8章:陆面过程、冰雪圈与气候教程.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康科迪亚站(法国、意大利) 诺伊迈尔Ⅲ科考站(德国) 阿蒙森-斯科特站(美国) 哈利VI(英国) 萨纳伊Ⅳ(南非) 北极地区 边缘海分布 北极地区海洋深度(单位:米) 北极海冰冰盖面积表 地区 夏季冰盖面积(X106km2) 冬季冰盖面积(X106km2) 北极海面区 格陵兰岛 大陆边缘及其他岛区 9.3 1.7 0.4 14.2 2.0 0.8 合计 11.4 17.0 格陵兰岛 大陆冰盖占全岛面积 4/5 格陵兰岛的大陆冰盖平均厚度为1500m,最高为1900m 全部融化,全球海面将升高7m 地球上现存的大陆冰盖:南极冰盖和格陵兰冰盖。 这两大冰盖约占全球冰川总面积的97%,总冰量的99% 中国北极黄河站 2004年7月中国在北极地区 斯匹次卑尔根群岛的新奥尔松建立的科学考察站,位于北纬78°55′、东经11°56′ NASA 1980 Annual Sea Ice Minimum 2007 Annual Sea Ice Minimum NASA 2007 2005 1980 September Ice Extent Annual Review of Marine Science, 2009 北极海冰 1957~2001 冬季 夏季 8.1.2 地球上冰雪覆盖的季节变化 世界海洋(l)、北半球(2)及南半球(3)海冰面积的季节变化 世界海洋 北半球 南半球 8.1.3 地球上冰雪的多年变化 1979-2005年海冰面积的变化曲线、十年平滑线和趋势线(IPCC AR4,2007) 雪线 长年积雪的下线。雪线处的 年降雪量等于消融量,二者平衡。是为气候雪线 冰川形成在雪线以上 雪线在上升 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 8.2 冰雪覆盖对气候的影响 雪盖对气候的影响 北极海冰对气候的影响 Arctic Oscillation (AO) 南极冰雪对气候的影响 Antarctic Oscillation (AAO) 冰雪覆盖对旱涝的影响 冰雪圈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高原积雪对气候的影响 Land Coupler Atmosphere Ocean Sea-ice 耦合模式框架图 * After a summer season of Arctic sea ice melt, the ice it reaches its minimum extent. This image was taken a year after the satellite record began. Satellite Image: NASA * Last summer (2007) the record-breaking minimum sea ice extent surprised scientists. Satellite Image: NASA 第七章 陆面过程 第一节 陆面过程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陆面过程对气候的影响 第三节 陆面过程模拟 陆面基本特征:植被、土壤质地、地形地貌 陆面过程(陆-气相互作用)的定义:发生在陆地表面的热力、动力、水文以及生物物理、生物化学等一系列复杂过程,以及陆地表面与大气的相互作用过程称之为陆面过程。 陆面物理过程、陆面生物化学过程、陆面生态过程 7.1 陆面过程的基本概念 IGBP全球陆地表面的分类图 地面辐射差额 地面与大气的潜热通量 地面与大气的湍流热通量 地表与下层的热量交换 地表与上层生物体的化学、生物过程有关的能通量 1)热力过程(能量平衡过程) 2) 动量交换过程 地面对风的摩擦,植被对风的阻挡 3) 水文过程 降水、蒸发、植物的蒸腾、凝结、地表径流、冰雪融化等。 4) 物质交换过程 水汽、CO2及其他化学气体和气溶胶的交换,大气悬浮物的沉落。 1.地表反射率 1)土壤类型、土壤水分、植被覆盖等陆面状况的变化均会引起地表反射率的变化。 2)反射率的变化可影响地面辐射差额,进而影响地表温度以及地表与大气的热量交换。 7.2 陆面过程对气候的影响 地表反照率异常变化可能引起的气候效应 2.土壤湿度 土壤湿度变化可能引起的气候效应 全球陆地不同土壤湿度情况下模拟的降水率分布:(阴影区为降水率大于2mm/d的区域) 湿土壤 干土壤 3. 植被 —改变反射率、土壤湿度、粗糙度,影响地表辐射差额以及与大气间的水分和热量交换来影响局地和远处的气候。 模式模拟的亚马逊地区的热带雨林砍伐引起的气候变化,Shukla等,1990) 地表温度(单位:℃) 深层土壤温度(单位:℃) 降水量(mm/a) 蒸发量(mm/a) 植被 植被? 反射率? 地表净辐射? 感热? 潜热? 云量 ? 降水 ? 日照? 净辐射? 土壤湿度? 反射率? 正反馈 负反馈 植被变

文档评论(0)

花仙子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