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拓扑优化方法也激发了像迈克·谢和潘·米查拉多斯(Panagiotis Michalatos)等研发BESO以及千足虫(Millipede)插件,促使建筑师在设计方案阶段,掌握并运用结构性能优化知识,以及建筑材料性能知识等,让结构性能分析工具成为形态生成与结构优化的一体化分析工具。 新的物理模拟方法也为结构性能化设计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丹尼尔·派克(Daniel Picker)的Kangroo插件,以及Maya等软件中自带的物理引擎,帮助建筑师在设计中把握对于电脑中对复杂的力学环境条件进行模拟,创造可靠的自发形成的结构形态。 扎哈建筑事务所,蛇形画廊餐厅 圣家堂的继续建设工作 威尼斯双年展Zaha展馆 潘·米查拉多斯(Panagiotis Michalatos)的壳结构材料计算 建筑结构丨结构性能的建筑设计简史 基于结构性能的建筑设计方法是建筑师通过对于结构性能(结构稳定性、材料特点、跨度关系、抗震性能等)特性进行分析,在建筑设计过程中通过模拟、运算和优化过程找到空间形态与结构合理关系的设计过程。 文艺复兴前后期,建筑师的权责产生了标志性的变化。前期,在宗教建筑以及当时其他公共建筑设计中产生了教堂穹顶、柱廊等结构空间,充分展示了建筑原型空间与其结构特性的潜在关联。后期,工业革命使得建筑师与工程师之间的分工界限变得更为分明,建筑师则必须考虑建筑的文化影响与概念的传播。 这种分化使得传统的结构性能设计过程变成了一个被动式的设计,结构性能分析方法,作为一种新的设计方法完全可以成为建筑师设计找形的手段。在BIM平台高速发展及壮大的同时,新的协作方式正在被逐渐的寻找和建立,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的互动融合,建筑空间和结构质量的融洽结合,这正是现在以及未来建筑师的思考。 按照时间顺序,建筑师对基于结构性能的建筑设计思考分为三个阶段:静力学图解阶段,力学建构阶段,结构性能生形阶段。 1 静力学图解阶段 19世纪图解静力学理论的形成 图解静力学是在结构分析和可视化过程中,将作用于结构上的力转译为力矩图的设计方法内容。外力在每个结构受力图解中,用长度来表达承载力的大小,线段指向代表受力方向。结构的整体受力,是通过相互平行的线段和其长度变化来确定和表达的,所形成的这一力的图解被称为力矩图,通常可以通过改变力矩图,来改变这些力的约束影响。图解静力学通过图解的方法实现了一个互动、实时的建筑与结构设计协同过程。 静力学是建筑师和结构工程师开创的,但是由于数学计算的瓶颈,发展一直受到桎梏。在经历了《图解静力学》(Die graphische Statik),《解析几何》(AnalyticalGeometry 1874)和《图解静力学研究》(Researchesin Graphical Statics 1878),《图解静力学理论》(Diegraphische Statik 1890),《图解静力学的应用:桁架,梁和拱》(Graphic statics, with applications to trusses,beams and arches)等直到今日仍然影响颇广的静力学著作的洗礼下,静力学时至今日依然是结构性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莫里斯·克什兰(Maurice Koechlin) 与艾美尔·楼吉尔(Emile Nougier) 在1884年6月的第一个埃菲尔铁塔概念草图 卡尔·库尔曼(Karl Cullmann)的图解静力学(Die graphische Statik )扫描 杰罗姆·宋德里克(Jerome Sondericker) 的图解静力学的应用:桁架,梁和拱(Graphic statics, with applications to trusses, beams and arches) 劳恩斯泰因教授(Lauenstein Rudolf)图解静力学理论(Die graphische Statik )封面 2 力学建构阶段 在这个阶段,还是有很多从力学出发的建筑本体建构案例,一方面从建构出发,探索了一些有益的结构类型,如薄壳以及空间结构,全面提升了建筑大跨度空间的塑性能力;另一方面综合考虑了除了静力学以外的力学特性,例如风荷载、地震力等复合的受力关系,后期通过结构设计软件来验证与实现建筑形式,被称为力学建构的后合理化时期。通过复杂和复合的力学运算,实现任何形式意义上的建筑创意。 此时,静力学已经不被建筑师所满足,虽然图解静力学等理论帮助高迪等建筑师在几个世纪前,创造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复杂拱券结构及空间,但它不可避免的被认为是辅助分析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