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一、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epidemic cerebrospinal meningitis (一)病原特征 脑膜炎球菌,为Gˉ球菌,奈瑟氏菌属 有9个血清群,A、B、C群见于90%病例 仅存在于人体,在体外易死亡—产自身溶解酶 (二)流行病学特征 传染源—病人及慢性带菌者 传播途径—经飞沫直接循空气传播 易感人群—幼儿(2~4岁)及青少年 流行季节—11月份开始上升,2~4月份为高峰 (三)发病机理与病变特征 从鼻咽部粘膜入血?败血症?侵入脑脊髓膜 败血症期—血管内皮损伤?皮肤血管栓塞、出 血、N粒细胞浸润(瘀点瘀斑)及内脏出血 暴发型败血症—粘多糖内毒素?休克、DIC 脑膜炎期—以软脑膜为主,血管充血与大量N 粒细胞及纤维蛋白渗出,邻近脑皮质水肿 (四)临床表现 潜伏期—2~3 天( 1~7天)。起病急 主要症状—发热、头痛、颈抵抗、瘀点及休克 并发症—关节炎、心包炎;心肌炎、睾丸炎等 后遗症—脑积水、颅N麻痹(耳聋、面瘫等) 预后—治疗中病死率为5~15%,未治者为90% 临床分型 1.普通型(病程5~7天) ? 上呼吸道感染期—约1~2天,多数无症状 ? 败血症期—毒血症状、瘀点(70%)、脾大 ? 脑膜炎期—CNS症状加重,可呼吸循环衰竭 2.暴发型(常于24h内死亡) ? 暴发型败血症—高热、广泛瘀点瘀斑、休克 ? 暴发型脑膜脑炎—累及脑实质,易脑疝形成 ? 混合型—兼有上述二型临床表现 3.慢性脑膜炎球菌败血症(迁延数月,易心内膜炎) (五)主要实验室检查 血像—WBC?(1~2万),N?;血培养阳性率低 皮肤瘀点—涂片G染色阳性率约为80% CSF—压力? ,外观混浊或脓样 WBC ??(数千~数万)、N ? Pr. ??、Glu. ?、 Cl ? CSF涂片G 染色阳性率为60~70% (六)治疗与预防 病原治疗—SD 40~80mg/Kg/d,分4次IV gtt 青霉素1200~2000万单位/d, 分次IV gtt 第三代头孢菌素 对症治疗—降颅内压/抗休克 预防—药物(SD,RFP)/荚膜多糖菌苗(A,C) 二、流行性乙型脑炎 epidemic B encephalitis (一)病原特征 乙型脑炎病毒,为单股RNA,黄热病毒属 具嗜神经性,易突破血脑屏障侵入到CNS 对温度、酸、乙醚等均敏感,在胞浆内增殖 (二)流行病学特征 传染源—家畜家禽(幼猪);病毒血症3~5天 传播途径—经蚊虫叮咬传播,能经卵传代越冬 易感人群—多见于10岁以下儿童,病毒血症短 流行季节—80~90%见于7、8、9三个月 (三)发病机理与病变特征 发病机理—蚊叮?局部血管内皮细胞及全身单 核巨噬细胞系统?短暂病毒血症 ?CNS 病变广泛—以大脑皮质、脑干、基底核最严重 病变特征—脑膜与脑实质小血管炎症反应 神经细胞变性坏死,软化灶形成 局部胶质细胞增生?小胶质结节 (四)临床表现 潜伏期—10~15天。起病急;病程约10~14天 主要症状—高热、意识障碍/精神症状、抽搐 后遗症—5~20%,失语、瘫痪、精神失常等 预后—病死率10% 临床过程 初期(1~3d)极期(3~8d) 恢复期 体温—39~ 40°C 40°C ? 症状—头痛、嗜睡 昏迷抽搐呼衰 渐好转 体征—颈抵抗轻度 病理征(+) 多数复常 临床分型 轻型—T39°C、意识清、无抽搐,病程1周 普通型—T40°C、意识障碍重、病程约10天 重型—T40°C、昏迷抽搐/呼衰、可有后遗症 暴发型—1~2内高热、抽搐昏迷/呼衰/脑疝 (五)主要实验室检查 血像—WBC?(1~2万)、 N?,或正常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