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S5U首发】山东省曲阜师范大学附中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Word版.docVIP

【KS5U首发】山东省曲阜师范大学附中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Word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KS5U首发】山东省曲阜师范大学附中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Word版

2011—2012学年度下学期模块考试 高一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满分l50分。考试时间l50。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题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卷 (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 .杜撰/篆文 溺水/匿名信 楔子/锲而不舍 B.栈道/湛蓝 道观/冠名权 炮制/刨根究底 C.恫吓/唱和诅咒/狙击手 自诩/栩栩如生 D.提防/堤坝 鄙薄/号码簿 炽热/叱咤风云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贤慧 料峭 守本份 五彩斑斓 B.国粹 老练 副作用 礼尚往来 C.缔造 家俱 黄粱梦 皇天厚土 .神州 布署 发祥地 肝脑涂地 3.依次填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最美女教师”张丽莉8日成功接受了植皮手术。目前,张丽莉生命体征平稳, 清楚,己撤离呼吸机自主呼吸。 ②他们这种学术不端、人品不正的行为,都将为人所 ,并在道德法庭上,受到谴责。 ③动物的游戏行为,被认为是动物行为研究中最复杂、最难以 的行为。 A.神智 不齿 琢磨 .神智 不耻 捉摸 C.神志 不齿 捉摸 D.神志 不耻 琢磨 。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组是 .郭敬明和长江文艺出版社都收到了来自河北一家图书批发市场的举报信,信中称发现冒名《爵迹3》《爵迹4》的两本伪书赫然在市场上招摇撞骗。 B.我家近旁新开设了一间连锁店,货架上各种日用品济济一堂,品类齐全,货美价廉很受顾客欢迎。 C毒胶囊事件耸人听闻,它再次给有关部门敲响了警钟:药品安全大如天,万万不可掉以轻心。 D.对于少不更事的中学生来说,他们需要的不是声色俱厉的威严,而是平等的对话和足够的理解与信任。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红楼梦》内容丰厚,思想深邃,艺术精妙,不仅堪称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而且还达到了中国古代小说的最顶峰。 B.新版舞剧《孔子》以杏坛为核心,增加了“祭乐舞”表演。上演一个多月来,共计演出40多个场次,观众约13000人左右。 C“神九”顺利升空并实现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载人交会对接,又一次大大拓展了中国发展太空项目的惊人步伐。 D.金乡大蒜闻名遐迩,其种植面积、产量、品级、品质、出口量均居全国之首,先后荣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中国驰名商标”等称号。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调解,作为一种有效的争议解决机制,在我国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今天能够看到的关于调解的最早记载是舜主动出面对“历山之农者侵畔,河滨之渔者争坻”,进行有效调处的故事。之后,在漫长的封建社会,调解制度在我国得到了充分的实践和发展,几乎在历朝历代都设有专门负责调解的机构或人员。 秦汉时,在乡一级设“秩、啬夫和三老”专司调解事务。唐代则于基层分设“乡正、里正和村正”,而且还明确规定调解是将纠纷交府县处理的前提。到元朝时调解已被广泛应用于解决民事纠纷。元代还为调解及其他非诉讼争议解决机制取了一个特殊的名称——“告拦”。元朝法律同时规定通过审判官调解达成和解而再次起诉的案件,不允许有司再行受理。这是传统调解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明代将儒家“无讼”观念付诸社会管理实践,调解自然继续充当民事诉讼的法定前置程序。清代在沿袭明朝做法的同时,还将调处率纳入地方官员的政绩考核,这从某种程度上导致调解适用范围被不适当地扩大。 从上述调解演进的历史可以看出中国古代调解在一步步制度化的过程中,还逐渐形成了较为明显的强制性特征。这种强制调解模式体现了统治者以此进行社会治理的重要考虑。 中国传统调解实践大多具有某种主动介入的因素,这种主动介入的调解模式在中国传统的宗族生活背景下表现得尤为突出。同时,受传统道德观念等多种因素影响,调解人在调解过程中常常会自觉不自觉地站在某一方的立场上看待。在调解过程中,调解人会以自己的价值观对调解结果施加影响。为了给调解人保留“面子”,当事人大多也会听从调解人的建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cby2016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