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科学技术史-良-第9明清.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中国科学技术史-良-第9明清

第九章 明清时期的科学技术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四大人物的科学成就 第三节 实验方法与科学引进 第四节 鸦片战争以前的自然科学 第一节 概述 明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可分为三个时期: 明初—15世纪以前,社会生产力恢复与发展时期,科学文化和生产技术也得到恢复和发展; 明中期经济高度发展,官办工业扩大且改革,嘉靖万历年间(1522-1573)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这期间出现了科技发展高峰; 明末,随着西方自然科学知识的输入和吸收,自然科学研究又增添了活力。 一、农学和医学 1368年之后,由于耕种面积的增加,从洪武元年(1368)的不过180多万顷的耕地,到洪武二十六年(1393)增加到850多万顷;粮食也随之增产。又由于桑麻、棉花和果木的普遍种植,农民收入有了明显的增加;农民购买力又刺激了市场的繁荣。 在农学和生物科学方面,朱橚(?-1425)主编的《救荒本草》(1406)搜集了414种可供食用的野生植物资源,书中载明了这些植物的产地、形态和性味,以及可食部分和食法,并绘有精细图谱,是一部较有价值的植物学著作。 马一龙(?—1571)著《农说》(1547),用阴阳二气的相互作用来分析说明水稻耕作技术的原理,提出“知其所宜,用其不可弃;知其所宜,避其不可为,力足以胜天”的观点,这是我国第一部运用哲学观点来阐述农业技术的著作。 黄省曾的《养鱼经》和屠本畯的《闽中海错疏》(1596)是现在最早的水生物专著,后者记载了福建沿海一带的海生无脊椎动物和鱼类为主的200种水族生物的形态和习性等。 朱橚又编《普济方》(1406)426卷,集医方61739个。它是中国现存最大一部古医书,其中保存了明以前的医方,使之能传之后世。陈实功(1555-?)著《外科正宗》(1617),他搜集了大量有效方剂,对一些肿瘤也作了论述,还记述了明人创造性地进行截趾(指)(卷二“脱疽论”)、气管缝合(卷四“救自刎断喉法”)等外科手术。 1567-1572年间,已应用接种人痘的方法预防天花,这是人工免疫法的开端,是医学史上的重大成就,17世纪传入欧洲(清·俞茂鲲:《痘科金镜赋集解》卷2)。 二、数学 明清时期商业数学的发展有明显的成绩,吴敬的《九章算法比类大全》(10卷)于1453年在杭州出版。在此之前,严恭《通原算法》(1372)、刘化隆《九章通明算法》(1424)和夏源泽《指明算法》(1439)等都是有关商业方面的数学著作,而吴敬是集大成者,即继承了从唐末到宋元的关于简捷算法的研究成果,又根据当时的需要“比类”了新的课题,陈述了珠算口诀。 传布珠算的教科书是程大位(1533-?)的《直指算法统宗》(1592),它日益受到重视,300多年来广为流传。 三、冶炼 明初全面有13个大冶铁所,全年产铁746万斤,到明成祖时(1403-1424)增到1847万斤,增加一倍以上;遵化的炼铁规模很大,有高一丈二尺的炼炉,每炉能容纳矿砂2000多斤。 1404年,铸造的大铜钟(位于北京觉生寺)高7米,重40多吨,铸造精美,是世界上著名的大钟之一。 金属锌和铜的冶炼、钢铁的热处理、铸造工艺也都有高度的发展。 四、计时器 詹希元发明了“五轮砂漏”(1360),其中有复杂的齿轮系和时刻盘、指针等,其结构已与近代时钟相似,完全脱离了传统天文钟,而形成了独立的机械性时钟结构(《明史·天文志》,明·宋濂:《五轮砂漏铭》载《宋学士全集》)。 五、印刷术 明中叶,江苏无锡华燧和华坚等人作铜活字印刷书籍。现在最早的铜活字版书籍出版于1490年。明代的报纸《邸报》于1638年由抄写改为活字印刷(顾炎武《与公肃甥书》载《亭林文集》卷3),明人还用铅和锡等金属材料作过活字。 六、火器 明代火器有很大发展。 1562年胡宗宪等人编著《筹海图编》(卷13),载有地雷和子母炮,以及使用了火药喷气推进技术的火箭等。 茅元仪的《武备志》(1621)中记述了手榴弹(卷130“火弹”)和水雷(卷133“水底龙王炮”),以及各种火铳(卷114)等。 火药在战场上的使用促成了抛石机的被淘汰和管形火炮的兴盛,同样也使弓箭发生了质的变化,即产生了以火药为动力的“火箭”。 《武备志》中载有图像说明,这种“火箭”的结构是,在带着能起平衡作用的镞翎的箭杆上部,平行地扎一管火箭筒。点燃引线,气体从火药筒下端喷出,推动火箭射向前方。现代的喷气式飞机、人造卫星的运载工具等也不过是这种“火箭”的合乎逻辑的发展,其基本设计思想是完全一样的。 对于火箭的作法,《武备志》中强调:关键在于火药筒的眼线,“眼正则出之直,不正则出必斜;眼太深则后门泄火,眼太浅则出而无力,定要落地,每个以五寸长言之,眼须四寸深”。 《武备志》还记载着许多以火箭原理为基础的复杂的火药武器,例如,由32支火箭结构成一个整体的“一窝蜂”;往复火箭“飞空砂筒”(《武备

文档评论(0)

bbnnmm88559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