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废品收购站捡回来的宣德炉
从废品收购站挑选回来的宣德炉
图1
图2
炉底款识
? ■陕西????柳薤
这两只宣德炉是文革期间从废品收购站挑选回来的,现存于宝鸡市博物馆。
严格意义上讲,宣德炉仅指明宣德三年铸造的一批王室祭器铜炉。但实际上,民间对宣德炉的称谓概念已大大的超出了这个范围,而是把所有带“宣德”款识的铜炉统称为宣德炉。甚至把形制与这种带款式的宣德炉相似或相近的不带款或带有其他款识的铜炉通称为“宣德炉”。
据史载,明代宣德皇帝在位时,为满足玩赏香炉的嗜好,特下令从暹逻国进口一批红铜,责成宫廷御匠吕震和工部侍郎吴邦佐,参照皇府内藏的名窑瓷器款式及《宣和博古图录》、《考古图》等史籍,于宣德三年专为郊坛大庙铸造了一批放在祭祀案桌上的供炉。这批宣德炉选料考究,做工精美,款式古朴典雅,当时就十分珍贵。遂开后世用铜铸炉的先河,故言炉者必称宣德。由于宣德铜炉只铸造了一次,数量也只有5000只(有的记载是3000只),以后就封炉不铸了。这些宣德炉又都深藏禁宫之内,普通百姓只知其名未见其形,因而名冠天下。这种宣德炉深受民间喜爱,后世虽多有仿制,但是无论怎么仿,颜色、铜质都与真正的宣德炉相差甚远。也就是说,真正宣德三年铸造的铜香炉,经过数百年的风风雨雨,能流传至今的极为罕见,因此一件真正的宣德炉往往价值连城。
但是,现在存世的宣德炉为数可观,包括国有各级博物馆的收藏品在内的许多宣德炉藏品,有相当一部分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宣德炉”。如果把这些带宣德款式和不带宣德款式的宣德炉都称作伪仿品,这恐怕未必就符合当时特殊的历史文化现象。因为自明宣德年间到清代直至民国年间,宣德炉的铸造从未间断。就在明宣德三年停止制造“宣德炉”后,部分主管“司铸之事”的官员,又召集原来的铸炉工匠,依照宣德炉的图纸和工艺程序依然进行仿造。这些经过精心铸造的宣德炉可与宣德三年铸造的铜炉相媲美,深受民间群众的喜爱,流传不衰,很有市场。在这种情况下,鉴别真假宣德炉已成为一个难题,以至于专家权威也不好辨识。由于宣德炉价值不菲,市场上伪品很多,怎样来分辨这些伪品便成了收藏者们比较头疼的一个问题,判定一件“宣德炉”就是真正的宣德炉也已成为中国考古学中的“悬案”之一。
六棱形宣德炉(图1),口径16.7、高14.4厘米。炉腹呈六瓣花形,圆口,方唇,口沿上有外斜桥形双耳,束颈,斜肩,折腹,三兽蹄足内收,底部有“大明宣德年製”六字款,做工精致,保存完好,炉身光素,器表光亮呈淡黄铜色,无沙眼毛碴,形体浑厚。
象足宣德炉(图2),口径12.7、高17.5厘米。呈圆形,敞口,平沿,口沿上有双立耳,深腹,三足上部饰三个眼鼻清晰、形象生动的象头,内卷的象鼻用作三足,底部有“大明宣德年製”字款。此炉造型别致,保存完好,质地细腻,炉体外表呈茶色。
此二炉底款识字体相似,“大明宣德年製”为扁方体阳文楷书,排列自右至左三行,字体清晰,有魏碑风格,如“明”字的“日”字旁较“月”字旁小,“製”字下衣字无上点,“德”字“心”上面没有一横,具有鲜明的明代风格。当为宣德炉中的精品,均被定为国家三级馆藏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