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有机化学第九章醇酚醚资料
1. 环氧乙烷的结构 环有张力,C-O极性键,高度活泼,在H+、OH-或无催化剂可与亲核试剂进行加成开环,常伴随着构型变化。 一般环氧化合物有醚的性质,三元环醚,有张力环,活泼 实测环氧乙烷的键长与键角如下: 9.8.1 1,2-环氧醚 碱催化(有SN2的特点) 2. 环氧乙烷及取代环氧乙烷的反应 从C—O键O的背面进攻位阻小的 酸催化 (类似SN1反应) 氧先质子化成 盐,C-O键断裂,形成较稳定的C+中间体 环氧乙烷的开环加成反应 重要的化工原料 合成伯醇,增加2个C原子 1. 发现、结构与命名 彼德尔逊(Pederson C J ) 美国化学家 20世纪60年代发现的一类大环多醚化合物。由于其构象与碱金属络合后,形状 像西方王冠,称冠醚。 9.8.2 冠醚 结构重复单元为-CH2CH2O- 因其IUPAC命名法复杂冗长,常用习惯命名法命名。 冠字前面数字为环上总原子数目 后面的数字为氧原子数目 2. 冠醚的制备 Williamson法合成冠醚 冠醚的制备,对金属配位化学的发展是一大贡献 络合金属离子 3. 应用 相转移催化剂 冠醚空腔大小的不同,可络合不同离子半径的阳离子,用来分离稀土金属。 9.9 硫醇、硫酚、硫醚(自学了解) 9.9.1 硫醇 9.9.2 硫酚 9.9.3 硫醚 9.9.1 硫醇的特性 1. 硫醇的合成 S与O属同族,性质相似,将醇、酚、醚中O换成S,则得硫醇、硫酚、硫醚。 RSH:恶臭味,浓度为5×10-6即可嗅到,用于煤气中报警。 2. 用途: 鉴定硫醇,做Pb、Hg、Sb等重金属中毒的解毒剂 工业上除臭,防RSH腐蚀作用 9.9.2 硫酚的特性 1. 合成 2. 硫酚的性质 硫酚的重金属盐都不溶于水 9.9.3 硫醚的特性 1. 硫醚的合成 2. 硫醚的性质 碱性比ROR大,形成 盐,可氧化 砜:强极性,溶剂,与水混溶,吸湿 (环丁砜)吸收CO2、H2S、RSH等 治疗麻风病 ℃℃ * 使用适当带水剂将生成的水带出反应体系 * * * Kolbe-Schmitt反应是热力学控制的平衡反应 较低温度有利于生成邻位产物 较高温度有利于生成对位产物 其他影响因素: 苯环上有供电子基团时,反应较容易进行 苯环上有吸电子基团时,反应较难进行,产率低 ①CO2,125℃,10MPa ②H+ 78% ①CO2,NaHCO2 甘油, 135℃ ②H+ 57%~60% (2) 酚醛的生成Reimer—Tiemann反应 二氯卡宾作为亲电试剂,与酚氧负离子的邻对位碳负离子发生亲电取代的结果 9.5.3 氧化和还原反应 1. 氧化(易氧化成醌) 2. 还原 9.6 醚的分类、结构和物理性质 9.6.1 分类 9.6.2 结构 9.6.3 物理性质 9.6.1 分类 R-O-R R-O-Ar Ar-O-Ar 饱和醚:单醚 R=R CH3CH2CH2CH2-O-CH2CH2CH2CH3 混醚 R≠R CH3CH2OCH3 不饱和醚: R、R 为不饱和烃基 H3C-O-CH2CH=CH2 CH2=CH-O-CH=CH2 R-O-R, R-O-Ar, C-O-C可以看成醚的官能团 二丁醚 甲乙醚 3-甲基丙烯 二乙烯醚 芳醚:RO—或ArO—与芳环相连 环醚:亚烃基与O相连 苯甲醚 二苯醚 环氧丙烷 四氢呋喃 二氧六环 冠醚:多个亚烃基与O构成大环状醚 多元醚: CH3OCH2CH2OCH3 1,2-二甲氧基乙烷 CH3OCH2CH2OCH2CH2OCH3 2,2’-二甲氧基乙醚 12-冠-4 9.6.2 结构 实测甲醚的∠COC键角为111.7。 可以认为醚键中氧为Osp3杂化。 甲醚的分子模型 饱和脂肪醚的结构(构象)与链烷烃相似 实测甲苯醚的键长与键角如下: 甲苯醚的分子模型 在芳醚中,O可以看作sp2杂化 P-π共轭 乙基乙烯醚 H O为sp2杂化 P-π共轭 C-O-C 醚键官能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