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古代诗歌鉴赏之表达方式__(全国卷)解释.ppt

2016届古代诗歌鉴赏之表达方式__(全国卷)解释.ppt

  1.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前一句写眼前的月亮,后一句虚写,想象到千里之外家乡的亲人也共同沐浴着美好的月光,表达了作者希望天涯各处的亲人们都共同沐浴美好月光的美好心愿,同时也表达出自己长期滞留在异乡,久久不能回家的无奈,和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方法点拨 1.找准角度 鉴赏表现手法时,如果没有规定角度,应选择最突出的、自己最有把握的角度切入。很多时候,表现手法与其他手法在运用上并不存在严格的界限,在没有明确说明的情况下,亦可将其他手法视作表现手法的基本内容。 2.答题步骤 第一步,明确诗歌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即用一两个词准确地指出诗歌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第二步,阐述诗歌中表现手法的应用,即结合相关语句阐释作者是怎样运用这种表现手法的。 第三步,分析诗歌中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即分析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或刻画了什么形象,或表现了什么主旨。有时,可以把第二步和第三步糅合在一起。 古代诗歌鉴赏 之表达方式 考纲解读 一、考纲展示 2016年新课标《考试大纲》规定: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D(鉴赏评价)。 二、命题特点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是诗歌鉴赏题中的一个考查重点,更是一个热点。2015年高考课标全国Ⅰ、课标全国Ⅱ、浙江卷、湖南卷、天津卷均直接考查了表达技巧。 (1)从设题方式上看,一般来说,设置一道小题,有的直接提问,如2015年高考天津卷第8题结合诗句说明颈联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4分)就直接考查了表达技巧。有的结合其他考点间接提问,如2015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Ⅰ第8题“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 (2)从命题内容上看,表达技巧涉及内容多,考查角度广,主要包括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几个方面。如2014年高考浙江卷第22题“简单分析这两首诗抒情手法的差异”,属于对表达方式的考查;再如,2014年高考重庆卷第12题的第(1)小题“作者描写燕子,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属于对表现手法的考查。 五年高考 一、(全国新课标卷Ⅰ)阅读下列这首唐诗,完成8-9题(11分) 发临洮将赴北亭留别?①?岑参 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②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 8.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5?分) 9.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分) 一、8.《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直接描写,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直接描写了“胡天八月即飞雪”的壮美;《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则是间接描写,如“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描写了连年见雪飞的恶劣环境。 合作探究课时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题点聚焦 表达技巧是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现手法。它的含义非常广泛,既包括各种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的使用,也包括各类表现手法的巧妙运用以及谋篇布局技巧。 题型一:表达方式 鉴赏诗歌的“表达方式”,就是针对“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进行鉴赏。因为诗歌以写景抒情为主,故要特别关注“描写”和“抒情”这两种表达方式。 常考点: 1.描写 (1)描写讲究角度:远景与近景,俯瞰与仰视。 (2)描写讲究方式:视觉、听觉、嗅觉、触觉。 (3)描写讲究技巧:正侧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声色结合、点面结合、白描工笔、细节描写、衬托(正衬和反衬)。 2.抒情 抒情分为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包括: (1)借景或借物抒情; (2)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3)托物抒情; (4)用典抒情; (5)借古讽今。 常见提问方式: (1)本诗(词)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请加以赏析。 (2)从“情”与“景”的角度赏析,本诗(词)是怎样表达作者情感的。 (3)诗的第×联或词的上(下)片用了什么方法来写景? 例1 (2014·安徽)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目。 阮郎归·西湖春暮 (南宋)马子严 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番腾①妆束闹苏堤,留春春怎知? 花褪雨,絮沾泥。凌波②寸不移。三三两两叫船儿,人归春也归。 【注】 ①番腾:同“翻腾”。②凌波:这里指女子步履。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这首词描写了暮春之景,请从点面结合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花仙子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