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理解目的语文化的“过滤”过程 (3)目的语文化的泛化过程 老小子,你还没死啊! (4)目的语文化的适应过程 ①基本不适应期:短语式的目的语结构 ②开始适应期:洋泾浜的目的语 文化关键期(文化适应的门槛) ③基本适应期 ④完全适应期 阅读文献 1.刘珣《语言学习理论的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语言文字应用》1993年第2期) 2.王建勤《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习得过程研究述评》(《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3期) 3.袁博平(《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世界汉语教学》1995年第4期) 调查对象: L:男,27岁,新西兰人。母语为英语,专业为森林学。不懂其他语言。来中国前未学过汉语,起点为零。 W:女,27岁,澳大利亚人。母语为英语。大学毕业,专业为法语。职业:小学教师,教授有学习障碍的学生。除法语外,她还懂点德语和马来西亚语。来中国前学过三个月的汉语,每周两小时。 调查方法:每两周一次的即兴话题谈话,每次一个小时。 ①准备阶段,未出现含有“了”的话语 S:那你去饭馆吃饭了吗? L:Yeh,我去饭馆吃饭0。 ②“了2”出现 L:Yeh,(上)星期六我看足球比赛……了。 S:对。 L:星期日我看足球比赛,没,没有“了”。 S :哈哈,没有“了”。你是说这个星期天你要看足球比赛? 结果与分析(L): ③“了1”出现,并与“是……的”结构混淆 L:上星期日,星期天,我看了足球比赛,语言学院领先,won,first。 L:他,他,他是来,他们是来北京九月,九月的,九月,九月他来了北京,他们,是九月来的北京。 ④“了1”、“了2”与“过”等结构冲突阶段 S:你哥哥去过香港吗? L:去过香港?对,去过香港,对。e,前年他去—— S:前—— L:前天,前年去,去了香港,去香港了。 总结:受课堂教学影响较大,使用“了”的过程总是处在监控状态下,“了”还远远没有成为他语言的一部分。 ①准备阶段 S:有人骑自行车吗? W:有,可是不太多。有很多人骑自行车,以后——(W比划) S:摔倒了。 W:摔,摔,摔倒0。 S:你看见了,吗? W:看见很多。我也摔倒0三次……(有一个老人)他下楼,摔倒0。 S:摔倒了。 W:摔倒了。别的人没帮助他。……他们一定知道他摔倒0. 结果与分析(W): ②因音节和语气上的需要使用“了” 每天晚上我看五页,练习以后我忘了。 星期一晚上十二点(收拾)完了。 这个奶奶不舒服,她病了。 我的文具盒现在我也忘了。今天我忘0很多东西。 ③过度泛化 我想他们游泳以后病了。 第二本书有二十五课,我们完了以后考试。 比如这个字你告诉我,我一定忘了。 ①关于习得过程:习得顺序;习得过程 ②关于语言迁移: L:英语的时、体、形态; L:英语语序 ③关于学习特点: L:内向、交际面窄、注重课堂教学; W:外向、课外交际十分广泛、注重内容、忽略形式 我想,如果你的词汇比较大,比较多,你的问题比较少。语法,谈,谈话的时候语法不太重要,如果意思明白,没有问题,我们能谈话。……我知道语法也很重要。 讨论: (2)孙德金《外国学生汉语体标记“了”“着”“过”习得情况的考察》(《第六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1999 ) 假设1:动词与体标记的习得:动词本身的语义特征与体范畴的表达形式之间具有的相关性影响体标记的习得。 状态动词:爱、有、住;活动动词:交、跑、玩; 终结动词:写、造;强调结果动词:赢、看见。 假设2:句法结构与体标记之间也应该有某种选择性。 ①“了”与动词语义特性的选择关系 学生在习得体标记“了”时,倾向于先把有终结意义的动词与“了”共用:到、过、去、买、发现、忘、来、给、交、写、走、下、参观、失去、决定、毕业、发生。 ②句法结构对习得“了”的影响 V+O(处所/非处所):上星期六我跟我的同学一起去了香山。 V+数量+(O):他很年轻的时候就失去了一条腿。 V+时段/时点+(O):我下午听了一会儿音乐。 有+O+V:因为我有一个研究生院接受了我。 …… ③动词与“着”的习得:静态动词 ④句法结构与“着”的习得: ⑤动词与“过”的习得: ⑥句法结构与“过”的习得: (3)王建勤《 “不”和“没”否定结构的习得过程》(《世界汉语教学》1997年第3期) 没有(没) /不(吕叔湘 1980) 1)“没有”用于客观叙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