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 4 章 数据的概括性度量 第 4 章 数据的概括性度量 4.1 总规模度量 4.2 比较度量 4.3 集中趋势的度量 4.4 离散程度的度量 4.5 偏态与峰态的度量 学习目标 总量指标的种类 相对指标的种类及计算方法 集中趋势各测度值的计算方法 集中趋势各测度值的特点及应用场合 离散程度各测度值的计算方法 离散程度各测度值的特点及应用场合 偏态与峰态的测度方法 用Excel计算描述统计量并进行分析 一、总量指标概念 总量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总规模或总水平的统计指标。也称为绝对指标或绝对数。 如:2010年我国年末人口数为134091万人、 国内生产总值(GDP)401202亿元、 财政收入83102亿元、粮食产量54648万吨 二、总量指标的种类 1、按反映的内容不同,可分为: 总体单位总量:一个总体中所包含的总体单位总数,表示总体本身的规模大小。 总体标志总量:总体中各单位某一数量标志值的总和,表示总体某一数量特征的总量。 总量指标的种类 2、按反映的时间状态不同,分为 时期指标:说明总体在一段时间内累积的总量 例如:销售收入、生产量、工资总额 时点指标:说明总体在某一时刻的数量状态 例如:职工人数、库存量、固定资产余额 总量指标的种类 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的区别: ⑴时期指标的数值是连续计数的,时点指标的数值是间断计数的。 ⑵时期指标具有可加性,时点指标不能直接累加。 ⑶时期指标数值的大小与时间长短有直接关系,时间越长,数值越大;时点指标数值的大小与时间长短没有直接关系。 总量指标的种类 3、按采用的计量单位不同,分为 (1)实物指标:以实物单位计量的总量指标。 自然单位:按照自然状态计量的单位 。如:辆、双 度量衡单位:根据国内或国际上通行的度量衡制度进行计量的单位 。例如:千克、米、公里 标准实物单位:按照统一的折算标准来度量的一种计量单位。如:标准煤、标准化肥 复合单位:将两种计量单位结合在一起进行计量的单位 。 如:吨公里、千瓦时 双重或多重单位:同时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计量单位进行计量的单位。 如:台/千瓦 、艘/马力/吨位 总量指标的种类 (2)价值指标:以货币为单位来计量的总量指标。 如:国内生产总值、销售收入、产品成本等 。 (3)劳动指标:以劳动单位为计量单位的总量指标。 如:“工时”、“工日 ”等 4.2 比较度量 一、相对指标概述 二、相对指标的种类及计算方法 一、相对指标概述 “对比乃统计方法之母” (一)概念 相对指标:又称相对数,是两个有联系的指标的比值,用以说明两个相互联系的社会经济现象之间的数量对比关系和联系程度。 如: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7.6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7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109元,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5.7%等 一、相对指标概述 (二)相对指标的表现形式: 1、有名数(复合单位) 如:人/平方公里、元/人、元/件 2、无名数 系数和倍数、成数、百分数、千分数、翻番数 二、相对指标种类及计算方法 (一)计划完成相对数 也称计划完成百分比,用来检查、监督计划的执行情况,通常用百分数表示。 基本计算公式为: 二、相对指标种类及计算方法 1、计划数是绝对数(长期计划) 水平法:适用于反映生产能力的经济指标计划完成情况检查。如钢产量、煤产量、发电量等 二、相对指标种类及计算方法 (一)计划完成相对数 (一)计划完成相对数 例:某企业计划要求劳动生产率达到5000元/人,某种产品的计划单位成本为100元,该企业实际劳动生产率达到6000元/人,实际单位成本为80元,则计划完成程度指标为 劳动生产率完成相对数=6000/5000×100%=120% 单位成本计划完成相对数=80/100 ×100%=80% (二)结构相对数 结构相对数:也称比重相对数,反映总体构成情况。 一般用百分数或系数(成数)表示。 恩 格 尔 系 数 中国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 1978年:城镇57.5 ;农村67.7; 1980年:城镇56.9 ;农村61.8; 1985年:城镇53.3 ;农村57.8; 1990年:城镇54.2 ;农村58.8; 1995年:城镇50.1 ;农村58.6; 2000年:城镇39.4 ;农村49.1; 2005年:城镇36.7 ;农村45.5; 2006年:城镇35.8 ;农村43.0; 2007年:城镇36.3 ;农村43.1; 2008年:城镇37.9 ;农村43.7; 2009年:城镇36.5 ;农村41.0; 2010年:城镇35.7 ;农村41.1。 (三)比例相对数 比例相对数:表明总体内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对比关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执业药师继续教育《前列腺癌常见其他治疗进展》习题答案.docx VIP
- 高一作文巧遇(2篇).docx VIP
- 人人峨嵋台地北缘断裂晚第四纪活动性.pdf VIP
- 肺淋巴瘤的影像诊断最全PPT【45页】.pptx VIP
- 血液透析中空气栓塞应急预案.ppt VIP
- 材料力学(刘鸿文主编).pdf VIP
- 2024-2025学年河北省保定市竞秀区北京师大保定实验学校八年级(上)月考数学试卷(9月份)(原卷全解析版).doc VIP
- Toshiba东芝软水机TS10-01 TS15-01 TS20-01用户手册.pdf
- 娄景书(娄景书).doc VIP
- 人教版高中英语新教材必修2单词默写表.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