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适应证与禁忌证 1.适应证:发现有乳腺肿块或结节者;排除了垂体病变的乳头溢液者;乳腺癌高危人群和40岁以上女性的普查,一般40岁以上每两年检查1次,50岁以上每1年检查1次;一侧乳腺癌手术后随访对侧乳腺;曾作隆胸手术,疑植入的假体有异常者。 2.禁忌证:怀孕为相对禁忌证 3.乳腺X线检查体位 多用内外斜位(ML0)和头尾位(CC),有 时也用侧位。 为了对照,一般双侧乳腺同时摄影。 (1)内外斜位 1)体位:患者立于x线机前,被检侧上臂充分展开且抬高,使腋窝充分暴露,胶片应包括乳腺、胸大肌及腋窝前部,在压迫器到位之前,检查者托起患者乳房且向前牵拉直到压迫器充分将乳房压平。探测器置于乳腺外侧,注意标明左、右和上、下 2)中心线:经乳腺内侧垂直人射探测器中 心。 用途:了解乳腺外上象限有优势,可显示 部分胸大肌、腋窝淋巴结。 3)曝光条件:依乳腺各发育期的特点而定。 ①青春期乳腺组织间对比度低,一般用35~40kV、80~90mAs。 ②发育期(包括妊娠期)乳腺变化较大,一般用35kV、120~150mAs。 ③哺乳期乳腺发育完全,有乳汁积存,密度增高,摄影时尽量将乳汁排空,选用较大曝光条件。 ④有哺乳史,乳腺处于静止稳定状态,一般用28~32kV、40~50mAs。 ⑤老年妇女一般适用25~30kV、30~40mAs。 (2)头尾位 1)体位:患者立于x线机前,被检侧臂下垂,检查者托起患者乳房置于摄影台上,且向远离胸壁处牵拉、展平。为减少皮肤皱褶,嘱患者胸大肌放松,压迫器压紧乳腺,标明左、右和上、下。应摄取两侧乳腺以作对比 2)中心线:自上而下,经乳腺上方垂直入射 探测器中心。 3)曝光条件:同内外侧斜位。 4.压迫技术 乳腺摄影的一个特有技术,正确的压迫技术是保证乳腺摄影质量的重要因素。 意义:压迫乳腺可以规则地减少乳腺厚度,使x线束更容易穿透。 要求:在乳腺摄影中并不是压迫乳腺的压力越大越好,而是要施加能使乳腺组织伸展的适当压力。应在患者能耐受的情况下使乳腺受压至最大程度。 1 、普通X线设备 2 、X线摄影条件 3 、X线摄影的基础知识 4 、高千伏摄影 5 、乳腺X线摄影 6 、口腔X线摄影 7 、普通X线摄影的质量控制 口腔X线摄影机 普通口腔X线机 数字口腔X线机 口腔X线摄影 局部摄影:将专门的牙片放入口腔中,X线从面部摄入口中,经牙齿、牙龈、齿槽骨达到压片进行摄影。分根尖片、咬颌片、咬翼片。 全景曲面体层摄影:一次曝光在一张探测器获得全口牙齿的体层影像。 1 、普通X线设备 2 、X线摄影条件 3 、X线摄影的基础知识 4 、高千伏摄影 5 、乳腺X线摄影 6 、口腔X线摄影 7 、普通X线摄影的质量控制 X线影像的质量控制 X线影像的质量控制包括: 传统X线照片的密度、对比度、清晰度、照片斑点等 CR、DR影像的分辨力、线性度、灵敏度、动态范围等 (一)质量管理(QM) 是制订质量计划并实施这些计划所开展的一切活动的总和。 质量保证(QA)体系 质量控制(QC)体系 (二)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质量保证(QA)是通过有计划的系统活动,力求在尽可能减少辐射剂量和医疗费用的同时,不断改进成像技术,以获得最佳的影像质量。 质量控制(QC)是通过特定的方法和手段,对影像设备及其附属设备的各项性能指标进行检测和维修,对成像过程进行监测和校正,从而保证获得高质量的影像。 (三)质量管理的措施 1.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包括: ①建立组织结构,人员应由科室主任、诊断医生、技师、工程师、护理人员等组成; ②建立质量信息系统,收集QM工作中的所有信息,并归纳、整理; ③制定质量保证计划,主要有质量目标、质量控制、功效研究、设备校准、设备维护、继续教育和改进措施等; ④实行管理工作的标准化、程序化,根据岗位责任制的内容,明确各级、各类人员的责任分工、职责和权限。 2.实施质量控制技术包括: ①影像设备的检测,主要有验收检测、状态检测、稳定性检测; ②影像质量标准的监测,制定质量标准的目的是以最优的成像技术条件为保证,达到合理的辐射剂量,为临床提供优质的影像资料; ③质量控制效果的评价,通过设备检测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通过对质量标准的评价,分析、总结工作中的不足并加以改进。 3.加强人才的培养与管理 从业人员通过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不断提高专业素质和质量管理工作水平。 (三)摄影方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