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自愿设立独立董事动及其经济后果的实证分析周泽将降芳弟厦门大学会计系
自愿设立独立董事动因及其经济后果的实证分析
周泽将 降芳弟
厦门大学会计系
Zhou Ze-jiang, Xiang Fang-di
Department of Accounting, XiaMen University
【摘要】本文从中国自愿设立独立董事的角度出发,从代理理论和帕金森定律的角度检验了在我国上市公司中设立独立董事的动因。结果表明,董事会规模与是否设立独立董事显著正相关,初步说明代理理论在解释自愿设立独立董事这一问题并不成立。我们的研究结论还表明自愿设立独立董事对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进而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和公司的经营业绩并无显著促进作用,从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帕金森定律在我国自愿设立独立董事这一现象中的解释作用。
【关键词】独立董事 代理理论 帕金森定律 会计信息质量 经营业绩
Abstract: This paper researches on why some listed companies set up independent directors voluntarily from agency theory and Parkinsons Law perspective, empirical result shows that the board size has significantly positive relation, the establishment of independent directors can not promote the quality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thereby protecting the interests of small investors and the operating performance, to some extent, the Parkinsons Law has explanation for this phenomenon.
Keywords: Independent director, Agency theory, Parkinsons Law, Quality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Operating performance
一、引言
自上世纪90年代初建立资本市场以来,由于大多数上市公司由国有企业改制,其导致的直接后果是先天性的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并由此引发一系列的诸如所有者代表缺位、“一股独大”、内部人控制以及政府的过多介入等一系列问题,于是独立董事制度被作为一种改善我国公司治理的制度引入进来。我国的独立董事制度最早可追溯到1993年青岛啤酒在香港的成功上市,按照香港联交所的要求,青岛啤酒建立了独立董事制度。随后在1997年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章程指引》中规定,公司根据需要,可以设独立董事。2001年中国证券市场发生了银广厦、郑百文以及蓝田股份等一系列事件,中国结束了持续长达五年的牛市,吴敬琏提出了“股市论”,监管部门在这一背景下出台指导意见,也正如其在指导意见中指出的那样,独立董事对上市公司以及全体股东负有诚信与勤勉义务。于是,2001年8月22日,证监会发布了《关于在上市公司设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标志着我国在设立独立董事制度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指导意见规定在2002年6月30日前董事会成员中至少包括两名独立董事;在2003年前上市公司董事会成员中至少包括1/3以上的独立董事。在我国的实证研究中,关于强制设立独立董事经济后果的研究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文献基础,主要有王跃堂等(2006)、魏刚等(2007)。但是,从我们所掌握的文献资料来看,鲜有文章关注我国在1997年以后到2000自愿设立独立董事这一时间内我国上市公司自愿设立独立董事的动因以及经济后果。关注自愿设立独立董事这一现象,对于理解2001年以后设立独立董事的强制性制度变迁所带来的经济后果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本文试图从这一现象出发,从代理理论和帕金森定律的角度寻找上市公司自愿设立独立董事的动因,并对其设立的经济效果进行检验。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首次应用社会学中的帕金森定律来解释上市公司的行为,并对独立董事的设立动因进行了检验。余下部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论述,第二部分是文献回顾和提出假设,第三部分是研究设计,第四部分我们的实证结果,第五部分为本文的结论与政策建议。
二、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国外最早引入独立董事制度主要是为了解决公司中存在的严重的代理问题(Fama,1980;Fama And Jensen 1983)。Fama(1980)指出最高管理者在取得对董事会的控制之后,他们(最高管理者)可能认为合谋骗取和剥夺证券持有者的财富比他们之间的竞争(内部经理人市场)要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