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5.6《议论文规范作文训练》 深入发掘:让议论做到辩证深入 规范作文训练第四讲 一则广告说得好:“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如何让规范作文更完善,把道理讲得更明白呢?在这一讲中,我们就学习一种可以使主旨更突出,让议论更具辩证性,让文章更具说服力的方法,即“深入发掘法”。 写作文时,有些同学往往在写完几个分论点之后,再加上一段结束语就结束了文章,这样会使文章显得比较肤浅。在文章倒数第二段安排一个深入节,就会比列完分论点后立即总结结束显得舒缓有致,而且更能深化文章的主旨。 方法指导 深入节如何写才能达到辩证深入的效果呢?有以下几种方法: 1、正反对比法:即三个分论点如果是从正面着眼的,那么深入节就要从反面论证: “如果不这样,将会如何”的角度展开。 例:题目:说理想 中心论点:树立崇高的理想是事业成功的前提。 分论点:1、理想是奋斗的起点; 2、理想是奋斗的目标; 3、理想是奋斗的动力。 深入节: 如果我们没有理想,如果我们的理想仅仅是个人的享乐、个体的安逸,那么我们的人生意义何在?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责任何在?没有理想的生活正如没有灯塔的航船,正如没有路牌的沙漠,正如没有月光的夜晚,我们会失去前进的方向,失去生活的目标,最终陷入无边无际的黑暗。 分析:深入节从主旨“理想的重要作用”的反面,即“如果没有理想将会如何”来展开,作者用了三个比喻句,生动形象地证明了没有理想的后果,这样正反对比,使文章的主旨更加鲜明。 2、因果分析法: 即如果三个分论点论证的是“这样做的结果”,那么深入节就要分析“这样做的原因”。与之相应,如果分论点是“这样做的原因”,那么深入节就要论证“这样做的结果”。 例:题目:选择诚信 论点:诚信在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分论点:1、选择诚信,因为这比美貌来得可靠; 2、选择诚信,因为它比机敏来得实在; 3、选择诚信,因为它比金钱更具内蕴; 4、选择诚信,因为它比荣誉更具时效性。 深入节: 在你一一权衡之后,在你层层过滤之后,你会猛然发现,人生面纱下最迷人的,原来是最朴实的诚信!你会发现,诚信可以给我们带来财富,带来光荣,带来心灵的宁静和生活的舒心! 分析:这段深入节扣住前文强调的选择诚信的“因”,突出强调选择诚信的“果”来展开,内容比它的分论点又进了一层,使人们更能体会到诚信的好处,也更能突出诚信的重要性,因此更有说服力。 3、个体深入节:即如果分论点论证的是个别、个体、个人,那么运用深入节延伸到对一般、集体或社会的论证,这样可以使论证更具有广泛性。 例:题目:和而不同 论点:“和而不同”能促进一个人的成长。 分论点:1、和而不同能使自己不断进步; 2、和而不同能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 3、和而不同更能使自己走向成功。 深入节:其实,“和而不同”不但对一个人的成长必不可少,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同样需要“和而不同”。晏子说“以水济水,谁能食之;琴瑟一声,谁能听之?”任何国家、民族,唯有广开言路,多方倾听,多方吸纳,接受批评,接受劝导,才能在不同的声音中反省错误,弥补缺陷,修正行为,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分析:这段文字毫无疑问是对分论点的引申,从个人扩展到国家与民族,这样更有力地证明了“和而不同”的魅力,也更能说明“和而不同”的影响力,进一步申述了论点。 请你试一试 一、题目:信念 分论点: 1、信念的力量在于即使身处逆境,亦能帮助你鼓起前进的船帆; 2、信念的魅力在于即使遇到险恶,亦能促使你保持坚定的意志。 3、信念的伟大在于即使遭遇不幸,亦能促使你保持坚定的意志。 请用正反对比法进行深入节训练。 二、题目:探索 分论点: 1、探索要有“吃螃蟹”的勇气; 2、探索是永无止境的追求; 3、探索能开创美好的未来。 请用因果分析法进行深入节训练。 三、题目:自信 分论点:1、自信是竞争取用的首要条件;2、自信的基础是智慧和才能;3、自信可以使人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 请用个体深入法进行深入节训练。 点扣结合:让论证做到滴水不漏 规范作文训练第五讲 学生习作存在问题: 在写作实践中,我们常常发现,有些同学的作文由于缺少必要的“点”与“扣”,让阅卷老师误认为扣题不紧,从而得分不高。 什么是“点”?什么是“扣”? 所谓的“点”就是“点题”,“扣”就是指“扣题”。这两个词都是动词,是指在必要的地方“点题”或“扣题”,这样可以让我们的论证或抒情更加全面,使文章尽可能减少瑕疵。 方法指导: 在哪些地方点扣主旨才合适呢?我们可以这样安排: 1、第一节引用材料,第二节分析材料并指出论点; 2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