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郑兰霞 《液压与气压传动》人民邮电出版社北京,2008年 2、许福玲、陈尧明 《液压与气压传动》机械工业出版社 北京,2006年 3、章宏甲、黄谊《液压与气压传动》机械工业出版社 北京, 2000年 4、姚新《液压与气动》高等教育出版社 北京,2003年 5、何存兴、张铁华《液压传动与气压传动》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武汉, 2000年 液 压 与 气 压 传 动 第一章 液压传动基础 第二章 液压泵 第三章 液压缸与液压马达 第四章 液压阀 第五章 液压辅助元件 第六章 液压基本回路 第七章 液压传动系统 第八章 气压传动概述 第九章 气动元件 第十章 气动回路及应用实例 * 液压与气压传动 教材与参考书 第二章 液压泵 液压泵是液压系统的动力元件,将原动机输入的机械能转换为压力能输出,为执行元件提供压力油。 液压泵的性能好坏直接影响到液压系统的工作性能和可靠性。 第一节 液压泵的工作原理及性能参数 一、液压泵的工作原理 1、有可改变其大小的封闭容腔; 2、配置可完成吸、排油液的分配装置。 二、液压泵的主要性能参数 1、液压泵的压力 1)工作压力 p :泵工作时的出口压力,压力P由负载所决定。量纲为Pa,bar,MPa 2)额定压力 Pn :正常工作条件下按实验标准连续运转的最高压力。额定压力Pn为铭牌参数,它由泵结构强度所决定。 通常Pn=Pmax/(0.8~0.85) 第二章 液压泵 第一节 液压泵的工作原理及性能参数 2、液压泵的排量V(mL/r) (cm3/r) 排量V为泵或马达的主轴旋转一周封闭容腔所产生的容积大小改变之增量,其大小仅与泵或马达的结构几何尺寸有关。表现为铭牌参数。 3、液压泵的流量(m3/s,L/min) 1)理论流量 qvt:泵在单位时间内理论上排出的油液体积。 qvt=Vn n为泵转速(r/s),(rpm) 2)实际流量 q :泵在单位时间内实际排出的油液体积。因存在泄漏流 量,q <qvt。 3)额定流量 q n :泵在额定压力,额定转速下允许连续运转的流量。 4、液压泵的功率和效率. 1)输入功率 Pi: 驱动泵轴的机械功率为泵的输入功率,Pi= Tω=2πnT2)输出功率 PO:泵输出液压功率, PO= pq 3)容积效率ηv:ηv= q /qvt =(qvt - Δq)/ qvt =1-Δq /qvt=1-(kp/nV) 式中k 为泄漏系数 4)总效率η:η= PO/ Pi= pq/Tω=ηvηm 式中ηm为机械效率 第二章 液压泵 第二节 齿轮泵 一、齿轮泵工作原理和结构 1、工作原理 两啮合的轮齿将泵体、前后盖板和齿轮包围的密闭容积分成两部分,轮齿进入啮合的一侧密闭容积减小,经压油口排油,退出啮合的一侧密闭容积增大,经吸油口吸油。 2、结构组成 一对几何参数完全相同的齿轮,齿宽为B,齿数为Z。结构为泵体、前后盖板、长短轴。 齿轮泵工作原理演示 第二章 液压泵 第二节 齿轮泵 二、齿轮泵的困油现象 因啮合系数ε﹥1而造成泵轴在高速旋转时,其二啮合线与前后端盖形成的封闭容腔与吸、排油口在瞬间均无连通,从而造成高 压或空穴,称为困油现象。 解决措施一般是在端盖上开半沉槽,如下图所示。解 决困油现象附带的负面效应是出现了啮合点泄漏。 图2.3 齿轮泵的困油现象 第二章 液压泵 第二节 齿轮泵 三、齿轮泵径向不平衡力 径向不平衡力所造成的最大危害是被动齿轮的支承轴承产生早期磨损。 液压径向力的平衡措施之一:通过在盖板上开设平衡槽,使它们分别与低、高压腔相通,产生一个与液压径向力平衡的作用。 平衡径向力的措施都是以增加径向泄漏为代价。 图2.4 齿轮泵的径向不平衡力 第二章 液压泵 第二节 齿轮泵 四、齿轮泵泄漏三途径 1、啮合点泄漏:因解决困油而加卸荷半沉槽造成主轴高速旋转时,二卸荷槽将吸、排油腔瞬时连通,虽很短暂,但仍有微量液体由高压区向低压区倒流。此为内泄漏。 2、齿顶尖泄漏:又称径向泄漏,表现在齿顶尖与泵体内环间隙上,液体在该半环区域以阶梯状压差从高压区向低压区流动。当然,齿轮高速旋转所形成的动压膜是阻止该泄漏的。 3、端面泄漏:又称轴向泄漏,表现在齿轮与端盖面的间隙上。因为该泄漏途径特别短,有时仅为一齿宽,所以,该泄漏途径为最大泄漏途径。端面泄漏占80%—85%。 端面间隙补偿采用静压平衡措施:在齿轮和盖板之间增加一个补偿零件,如浮动轴套或浮动侧板,在浮动零件的背面引入压力油,让作用在背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