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蘑菇有毒请勿食用.doc.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野蘑菇有毒请勿食用.doc.doc

野蘑菇有毒 请勿食用! 时下我省进入春季,气温回暖、湿度回升,正是菌类生长旺盛期,也是蘑菇中毒的高发季节。根据数据统计显示,春夏季节报导的误食毒蘑菇中毒事件最多,甚至不乏中毒死亡。专家呼吁:不随意采集、买卖、食用野生蘑菇,以防误食毒蘑菇中毒。 专家解读: 一些野生蘑菇中的毒蘑菇与食用菇外形相似,鉴别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并借助一定的仪器设备,仅靠肉眼和根据形态、气味、颜色等外貌特征难以辨别,极易误食而引起中毒。另外,由于是在野外,无毒的蘑菇往往与有毒的蘑菇混生,无毒蘑菇很容易受到毒蘑菇菌丝的沾染。甚至部分附生在有毒植物上的无毒蘑菇种类也可能沾染毒性。所以即便食用的是无毒品种的蘑菇,仍然会有中毒的危险。 毒蘑菇毒性非常强,中毒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光按中毒的症状就可分为胃肠类型、神经精神型、溶血型、肝脏损害型、呼吸及循环衰竭型和光过敏性皮炎型等6个类型。大部分误食后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以及精神亢奋、精神抑制、精神错乱、幻觉等精神症状,严重的可出现溶血、肝脏和肾脏损伤等严重症状。目前对有毒蘑菇中毒尚无特效疗法,且中毒症状严重,发病急,死亡率高。 专家建议: ●不采摘:踏春郊游期间,市民不要因为好奇或为满足口腹之欲采摘野生蘑菇或来源不明的蘑菇。对于路边草丛的野生蘑菇,由于鉴别毒菌并不容易,市民最好不要轻易采摘不认识的蘑菇。 ●不买卖:注意勿在路边摊贩购买蘑菇,即使在正规市场上购买野生蘑菇,也不能放松警惕,尤其是没吃过或不认识的野生蘑菇,不要偏听偏信,轻易买来食用。 ●不食用:欲避免类似中毒事件,家庭饮食关键在于不随意食用野生蘑菇。集体聚餐、餐饮服务、民俗旅游等尽量不要加工食用野生蘑菇,以确保饮食消费安全。 ●中毒救治:如有市民食用蘑菇后出现上文所述症状,要高度怀疑毒蘑菇中毒,须立即前往医院就,千万不能拖延,否则容易引起昏迷乃至死亡等严重后果。自我急救可采用催吐方法,将未消化的毒蘑菇排出体外,但如果患者出现昏迷,则不宜进行人为催吐,否则容易引起窒息。 ●预警宣传:相关部门要加强野生蘑菇安全知识宣传,不要轻信民间或网传的一些没有科学依据的毒蘑菇鉴别方法,做到人人知晓随意采食野生蘑菇的危害性,尤其是具有潮湿土壤适合菌类生长的公园、植物园、旅游区、林场等地需做好警示,防止市民误采误食毒蘑菇,必要时可定期清理。 TIPS: 一、广东常见毒蘑菇的种类 毒蘑菇又叫毒蕈,据有关资料显示,世界上已知具较明显毒性的毒蘑菇种类多达400多种,我国约有200多种,广东则有100多种。我国含剧毒能对人致死的有10多种,常见毒性强的有褐鳞小伞、肉褐鳞小伞、白毒伞(致命鹅膏)、鳞柄白毒伞、毒伞、残托斑毒伞、毒粉褶蕈、秋生盔孢伞、包脚黑褶伞、鹿花菌等。 广东常见剧毒蘑菇种类有白毒伞(致命鹅膏)、灰花纹鹅膏、黄盖鹅膏白色变种、粘盖包脚菇、簇生沿丝伞(簇生黄韧伞)。 灰花纹鹅膏1 灰花纹鹅膏2 黄盖鹅膏白色变种 粘盖包脚菇 簇生沿丝伞(簇生黄韧伞) 二、什么是白毒伞 (一)白毒伞简介 在广东地区,导致中毒人数最多的两种蘑菇分别是白毒伞(致命鹅膏)和铅绿褶菇,其中白毒伞又是毒性最强的。白毒伞的白色菌体幼时卵形,后菌盖展开成伞状。常在黧蒴树树荫下群生或散生,分布在广州、清远、肇庆等地,大量生长于春季温暖多雨的3~4月,5~7月也少量出现。 白毒伞图片1 白毒伞图片2 白毒伞图片3 广州潮湿温暖的3~4月是致命白毒伞等毒蘑菇大量生长的时期,通常出现在山区、植物园等潮湿杂草丛生的地方,但相对清洁的林中地上也不少见。广州白云山、华南植物园及天鹿湖等地均可见这种毒蘑菇。 (二)白毒伞的毒性 广东98%的毒蘑菇中毒死亡案例均是源自吃了白毒伞。约50克的白毒伞即可使50公斤的成年人致命。白毒伞的毒素主要为毒伞肽和毒肽类,在新鲜的蘑菇中其毒素含量甚高。另外,毒伞肽易溶于水,因此往往喝汤者比不喝汤者中毒严重。这些毒素对人体肝、肾、血管内壁细胞、中枢神经系统以及其它组织细胞的损害极为严重,最终因造成人体多器官功能衰竭而导致死亡,死亡率高达90—100%。 (三)误食白毒伞的临床症状 白毒伞中毒属于肝脏损害型,这是引起毒蘑菇中毒死亡的主要类型。其中毒发病过程可分为潜伏期、胃肠炎期、假愈期、内脏损害期、精神症状期和恢复期等6个时期。白毒伞引起中毒潜伏期长达24小时,一般为8~10小时。误食后主要出现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急性胃肠炎症状。部分严重病人病情迅速恶化,出现狂躁、惊厥等精神症状,甚至很快休克、昏迷、抽搐、全身广泛出血,呼吸衰竭,短时间内死亡;部分病人在1-2天后会进入“假愈期”,表现为急性胃肠炎症状暂时缓解或消失,精神状态较好,无明显症状,给人以病愈的感觉,但此时毒素反而被肠道吸收,通过血液进入脏器与靶细胞结合,逐渐侵害实质脏器;部分病人

文档评论(0)

ailuoju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