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内部控制的基本方式
加强内部控制是贯彻《会计法》及提高企管理水平的客观要求。研究和运用内部控制的各种方法是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内容。
一、组织规划控制
组织规划是对单位组织机构设置、职务分工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所进行的控制。
单位组织机构有两个层面:一是法人治理结构问题,涉及董事会、监事会、经理的设置及相关关系;二是管理部门设置及其关系,对财务管理来说,就是如何确定财务管理的广度和深度,由此产生集权管理和分级管理的组织模式。
职务分工主要解决不相容职务分离。所谓不相容职务分离是指那些由一个人担任,既可能发生错误和弊端又可掩盖其错误和弊端的职务。企业内部主要不相容职务有:授权批准职务、业务经办职务、财产保管职务、会计记录职务和审核监督职务。这五种职务之间应实行如下分离:
授权批准职务与执行业务职务相分离;
业务经办职务与审核监督职务相分离;
业务经办职务与会计记录相分离;
财产保管职务与会计记录相分离;
业务经办职务与财产保管职务相分离。
案例简介——教委:小小出纳员也能贪污200万元
周某在A区教育局财务科作出纳员,15年工作经历使得周某对教育局的财务状况了如指掌,职务原因,周某可决定提取现金的数量,支票也由他亲自处理,可随时加盖支票印鉴。
在每月同会计对帐时,周某同他们只对总额,而不进行明细帐核对。另外,周某挪用公款时,银行帐上有反应,但银行对帐单由周某自己保管,这样单位很难发觉。正是这种职务存在的漏洞,让周某3次挪用、贪污公款211万元。周某虽然以受刑罚,但200万元的教育资金却难以收回。
警钟长鸣:这一案例说明了不相容职务不分离将导致单位失控,犯罪分子有机可乘。
首先,支票签发、支票审批、支票印章保管为同一人;其次,银行对帐单的保管人与现金支出办理人为同一人;最后,会计只和出纳核对总帐,忽视明细帐核查,未充分发挥其监督作用。
二、授权批准控制
授权批准是指单位在处理经济业务时,必须经过授权批准以便进行控制。授权批准按其形式分可分为一般授权和特殊授权。
所谓一般授权是指对办理常规业务时权力、条件和责任的规定,一般授权时效性较长;而特殊授权是对办理例外业务时权力、条件和责任的规定,一般其时效性较短。不论采用哪一种授权批准方式,企业必须建立授权批准体系,其中包括:
授权批准的范围,通常企业的所有经营活动都应纳入其范围;
授权批准的层次,应根据经济活动的重要性和金额大小确定不同的授权批准层次,从而保证各管理层有权亦有责;
授权批准的责任,应当明确被授权者在履行权力时应对哪些方面负责,应避免授权责任不清,一旦出现问题又难咎其责的情况发生;
授权批准的程序,应规定每一类经济业务审批程序,以便按程序办理审批,以避免越级审批,违规审批的情况发生。
案例简介——只想一夜暴富
2002年1月16日《新民晚报》报道,黄某在A市某工程公司第三分公司财务科工作,出任该公司项目部出纳兼会计。利用职务便利,曾多次拿自己和朋友、同学吃饭的发票,饭店讨来的空白发票,以业务招待费名,冒充领导签字报销。从1995年8月至2000年3月,先后10多次假冒领导签字,虚报2万余元费用。后因为迷上赌博,连父母的积蓄也输光。又打起公款注意,自作聪明认为“以开支票套现的办法比较安全,公司一般不查账,不会被发觉的”
2000年4月,黄某利用支付正常的施工费,涂改了工程付款会签单,虚加了1.95万元的金额。
在假冒总经理签名后,他将单子分别交给公司近10个部门的负责人审批。或许是见总经理签了名,整个审批过程就像一条顺畅的流水线,无遮无拦。
凭着这张手续完备的会签单,黄某堂而皇之地从公司财务部门开取了支票,又到自己朋友开的一家装潢公司套取了第一笔现金-1.95万元。在投进赌场后没多久又输光了失去理智和判断力的黄某如法炮制,先后套取现金80余万元,且数额一次比一次大,其中最大的一笔达40万元!除此之外,他还挪用了由他保管的10余万元备用金。沉迷赌博,共输光的90多万公款。
2001年4月,上海市某工程公司纪委决定对企业财务进行全面审计。黄某听到风声后干到事态严重,自觉90多万元的漏洞太大且无力弥补,已彻底崩溃,主动交代了他贪污挪用公款的犯罪事实。
黄某本质并不坏,案发后不仅积极主动坦白自己的罪行,还提供相关的证据。他的堕落,有虚荣心膨胀、法治意识淡薄等诸多因素,但企业财务管理监督机制疲软,也是导致其走向犯罪道路的重要原因。
警钟长鸣:本案例说明了该单位授权审批方式中的会签制度形同虚设:从授权审批程序来看,应当自下而上审批,而本案中在黄某假冒总经理签名后,其他主管碍于情面纷纷签字,可见自上而下的审批程序更容易产生错弊;从授权审批的责任来看,会签的各方如果没有规定相关的审批责任或者并无遵守相关的审批责任,会使得会签流于形式。
三、文件记录控制
健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