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9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绪论(P1-4)
一、什么是微生物
二、微生物学的发展史
三、微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意义
第一章 微生物的形态和细胞结构(P5-17)
第一节 细菌细胞的一般性质
第二节 原核生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第三节 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异同
第二章 微生物的营养和代谢(P18-36)
第一节 微生物的营养物质和营养类型
一、营养物质及其功能
二、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三、培养基
第二节 微生物的能量代谢(自学)
第三节 微生物的分解代谢(自学)
第四节 微生物的合成代谢
一、无机养料的同化
二、大分子前体物质的合成
三、细胞结构成分大分子物质的合成
四、微生物合成的次生代谢产物
第三章 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P37-52)
第一节 微生物的遗传物质
第二节 质粒和转座因子
第三节 微生物的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第四节 细菌遗传变异的实际意义
第四章 微生物的生长与环境条(P53-87)
第一节 纯培养微生物的群体生长
一、获得纯培养的方法
(一)稀释分离法
1.稀释平皿分离法
2.平皿划线分离法
3.单细胞挑取法
(二)选择培养基
第二节 细菌群体生长的测量
(一)细胞数量的测量
(二)细胞生物量的测定
第三节 分批培养中细菌群体的生长
第四节 环境条件对微生物生长和代谢的影响
微生物学
绪论
一、什么是微生物
二、微生物学的发展史
三、微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意义
微生物 ( microoganism )通常是指那些微小、简单、肉眼难以观察的生物。
特点:小(个体微小)、简(构造简单)、低(进化地位低)
微生物在生命世界的位置:
1、生物五界分类系统:植物界、动物界、真菌界、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
2、生物三域分类系统:真核生物域、古菌域、细菌域
(1)非细胞型: 病毒、亚病毒(类病毒、阮病毒、拟病毒)
微生物:
(2)细胞型 :①原核生物:古菌 细菌(放线菌、蓝细菌、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氏体等)
②真核生物:真菌(酵母、霉菌、蕈菌等) 单细胞藻类 原生动物
微生物的五大共性:(小、多、快、强、广)
(1)体积小,面积大(比表面值大 ,扩大了吸收面、排泄面物质、能量、信息交换) (2)吸收多,转化快(胃口大、食谱广)
(3)生长旺,繁殖快 (发酵工业,周期短,生产效率高; 使科研周期大大缩短,效率提高, 经费减少 )
(4)适应强,易变异(个体小、结构简、且多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繁殖快、 数量多)
(5)分布广,种类多()
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是生命科学中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
微生物学的发展:
史前时期,即古代劳动人民对微生物的利用时期(17世纪以前)
代表人物和主要成就: 我国劳动人民的酿酒制曲技术 对传染病及其规律的认识
初创时期--形态学时期(17世纪后期-19世纪初期)
代表人物和主要成就:1676年列文·虎克用自制的单式显微镜观察细菌个体~1861年(近200年)。1590年 荷兰人詹森兄弟制作了第一台显微镜。1664年英国人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显微镜对生长在皮革表面及蔷薇枯叶上的霉菌进行观察。
奠基时期--生理生化时期( 19世纪初期- 19世纪未期)
代表人物和主要成就:1861 年巴斯德通过曲颈瓶实验推翻了生命的自然发生说并创立种胚学说 ;证实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发明制造疫苗和预防接种方:鸡霍乱菌苗 、狂犬疫苗;发明巴氏消毒法:60~65作短时间加热处理,杀死有害微生物(1905年获诺贝尔奖)对病原细菌的研究作出了突出的贡献;证明某种微生物是否为某种疾病病原体的基本原则 ——19世纪出现改良的显微镜:现代光学显微镜
1748年 英国传教士尼达姆(John Needham)“微生物自生说”
1865年 李斯特 创立外科消毒术
1909年欧利希 (Ehrilich )用化学制剂控制梅毒
1929年 弗来明(Fleming)发现青霉素
1944年 瓦克斯曼(Wakesman )
发展时期(20世纪初期- 20世纪中期)
代表人物和主要成就:1897年德国人毕希纳 E.Buchner用无细胞酵母菌压榨汁中的酒化酶 对葡萄糖进行发酵成功,开创微生物生化研究的新时代。
成熟期(20世纪40年代至今)
代表人物和主要成就:1953年4月25日J.D.Watson和H.C. Crick在英国的《Nature》杂志上发表了DNA的双螺旋模型,从而将微生物学的研究推进到分子生物学阶段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外科学名解汇编.doc
- 外科主治医师基础知识01汇编.doc
- 水稻抗旱基因研究进展分解.ppt
- 水稻生长进程分解.ppt
- 年注册会计师考试《税法》知识点:在建工程减值每日一练(2015.6.25)精编.doc
- 水稻特征特性描述分解.ppt
- 水稻田除草剂基本分解.ppt
- 鸟类检索表精编.doc
- 外墙保温施工方案汇编.doc
- 水稻纹枯病分解.ppt
- 2025年分红险:低利率环境下产品体系重构.pdf
- 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应用物理学专业》生涯发展展示PPT.pptx
- 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新媒体技术专业》生涯发展展示PPT.pptx
- 七年级上册英语同步备课(人教2024)Unit 3 课时2 Section A(2a-2f)(同步课件).pdf
- 七年级上册英语同步备课(人教2024)Unit 2 课时4 Section B(1a-1d)(同步课件).pdf
- 七年级上册英语同步备课(人教2024)Unit 3课时6 project(课件).pdf
- 2025年港口行业报告:从财务指标出发看港口分红提升潜力.pdf
- 2023年北京市海淀区初一(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卷(含答案).pdf
- 2026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7周氯及其化合物、硫及其化合物.docx
- 2023年北京市西城区北京四中初一(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卷(含答案).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