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供临床医学七年制使用)
微生物免疫教研室
二00七年一月
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微生物学是临床医学七年制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它是一种以医学基本理论为指导,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微生物和机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科学。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64学时,实验16学时。
目的与要求:掌握微生物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操作技能,用于传染性疾病的防治,并为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基础。学会运用微生物学基础理论和操作技能,运用现代化科学仪器、方法和手段提高实践操作水平。
讲授内容:细菌学概述、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菌)、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微生物在医药工业及药物检查上的应用。
实验课必须与理论课配合,使学生通过实验课教学掌握微生物学必要的操作技能。牢固树立无菌观念并掌握无菌操作技术;通过实验巩固加强对所学理论的理解。在实验课中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和分析处理实验结果的能力,事实求是的工作作风。在整个实验课教学过程中,必须坚持严肃性、严格性和严密性。
教学要求和内容
绪 言
【目的要求】
1.掌握微生物学的形态、分布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和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2.熟悉医学微生物学与中医药学的关系。
3.了解学习微生物学的目的、任务、以及在中医药当中的意义。
【教学内容】
一、微生物的概念、种类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二、医学微生物学及其学习目的
三、微生物学发展史
四、中医药学在微生物学研究中的作用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
电子课件
第一章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目的要求】
1.掌握细菌的结构(基本结构、特殊结构)。
2.熟悉细菌的大小与形态(球菌、杆菌、螺菌)。
3.了解细菌形态学检查法原则。
【教学内容】
第二节 细菌的大小与形态
第二节 细菌的结构
第三节 细菌形态和结构检查法
【教学方法】
1.课堂讲授。
2.电子课件。
第二章 细菌的生理
【目的要求】
1.掌握细菌的人工培养,细菌的生长繁殖的条件(营养物质、酸碱度、温度、气体);细菌的生长繁殖的方式与速度。
2.熟悉细菌的人工培养;细菌的新陈代谢及其产物的意义。
3.了解细菌的营养物质、代谢产物、生长繁殖方式。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细菌的理化性状
第二节 细菌的代谢
第三节 细菌的生长繁殖
第四节 细菌的人工培养
【教学方法】
1.课堂讲授。
2.电子课件。
第三章 细菌的种类与分布
【目的要求】
1.掌握正常人体的微生物分布及人体的菌群失调。
2.熟悉人体的正常菌群及微生态平衡。
3.了解细菌的分布。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细菌的种类
第二节 细菌的分布
【教学方法】
1.课堂讲授。
2.电子课件
第四章 消毒与灭菌
【目的要求】
1.掌握消毒、灭菌、防腐、无菌与无菌操作的概念。
2.熟悉物理及化学消毒灭菌方法在医学实践中的应用。
3.了解中药抗微生物作用及其成分和作用机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物理消毒灭菌法
第二节 化学消毒灭菌法
【教学方法】
1.课堂讲授。
2.电子课件。
第五章 噬菌体
【目的要求】
1.掌握噬菌体的概念。
2.熟悉噬菌体增殖和溶菌周期。
3.了解噬菌体在医学上的应用。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噬菌体的生物学性状
第二节 噬菌体的增殖和溶菌
第三节 噬菌体在医学工作上的应用
【教学方法】
1.课堂讲授。
2.电子课件
第六章 细菌的遗传变异
【目的要求】
1.掌握细菌遗传物质基础。
2.熟悉细菌变异的机制。
、 3.了解常见变异现象在医学实践中的意义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细菌的遗传物质基础
第二节 细菌变异的机理
第三节 常见的细菌变异现象
第四节 细菌遗传变异研究的实际意义
【教学方法】
1.课堂讲授。
2.电子课件。
第七章 细菌的致病性与感染
【目的要求】
1.掌握细菌的致病物质基础(细菌的侵袭力与毒素)。
2.熟悉感染形成过程及感染的类型(传染的概念;传染源;细菌侵入机体的数量与疾病的关系;感染的方式与途径)。
3.了解医源性感染,外科感染、尿路及皮肤感染、呼吸道及消化
道感染。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病原菌致的病物质基础
第二节 感染的形成过程及特征
【教学方法】
1.课堂讲授。
2.电子课件
第八章 球菌
【目的要求】
1.熟悉化脓性球菌(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链球菌、淋球菌)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与免疫性。
2.了解微生物学检查法,防治原则。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葡萄球菌
第二节 链球菌
第三节 肺炎链球菌
第四节 脑膜炎奈瑟球菌
第五节 淋球菌
【教学方法】
1.课堂讲授。
2.电子课件
第九章 肠道杆菌
【目的要求】
1.掌握肠道杆菌的致病性。
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农家乐餐饮服务礼仪培训.pptx VIP
- 2025年沪教版英语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Unit1完整试卷(含答案).pdf VIP
- 交管12123学法减分考试题库及答案100题(驾照考试).docx VIP
- 佳能PowerShotG1XMarkIII说明书.pdf VIP
- 装修改造工程主要施工方案(通用).doc VIP
- 5.3.1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第一课时) 说课稿 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docx VIP
- 研学旅行活动协议书(学校).docx VIP
- 紧急供货服务协议.docx VIP
- 2025央国企CIO选型指南——ERP产品.pdf VIP
-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课件.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