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腹症CT_诊断7精编.ppt

  1. 1、本文档共20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腹内疝影像学表现的总结  内疝的临床诊断困难,而影像学检查可在其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平片可显示一团小肠固定于某一部位且有多个气液平面,少数可显示疝内容物压迫腹内其他脏器移位。血管造影在显示肠系膜血管移位或扭曲方面有一定价值。消化道造影及腹部CT在内疝诊断中提供的价值最大,且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因速度快、可多平面重建等优越性已成为内疝诊断的首选检查手段。 腹内疝的影像学表现包括肠管改变及肠系膜血管的改变,前者表现为位于异常位置的一簇固定的、扩张的肠袢聚集形成一个囊袋状肿块,被或不被膜性结构包绕,输入段及输出段狭窄,后者表现为肠系膜血管在疝口处聚集、充血、拉伸、移位和扭曲。疝入的肠袢完全梗阻时显示扩张、积液;若发生绞窄,缺血的肠袢可显示肠壁水肿性增厚,肠壁积气,增强后无强化或强化程度减低,并出现腹水或肠系膜积液。 十二指肠闭锁或狭窄 生后呕吐(Vater壶腹以下含胆汁)。典型X线征象为“双泡征” 。胃、十二指肠内各有一个气液面;“三泡征” 胃、降段、水平段各有一个气液面。“单泡征”仅胃泡含气,十二指肠含液时。 “双泡征” 十二指肠梗阻。 三泡征 环形胰腺:十二指肠降段边缘规则的限局性狭窄,呈环形或偏心性,胃、十二指肠近段扩张 空肠闭锁:造影剂止于空肠,近段肠管极度扩张。 细小结肠 胎粪性肠梗阻: 1、胎粪粘稠堵塞回肠末段—小肠梗阻 2、呕吐,腹胀,不排胎便 3、肛查:灰白色“胎粪” 4、平片,低位小肠梗阻 先天性巨结肠 急腹症分类 腹部闭合性损伤 肠梗阻 空腔脏器穿孔 血管性病变 阑尾炎穿孔 胃穿孔 肠道多发息肉致肠套叠 肠道多发息肉致肠套叠 手术记录:下腹部可见小肠套入盲肠,屈氏韧带处可见小肠套入小肠,共切除23个大小不等带蒂息肉。 病理诊断:多发管状腺瘤伴肠套叠。 肠套叠肠梗阻(憩室引起) 肠梗阻术后2月,腹痛,左腹部包块。 小肠脂肪瘤伴肠套叠 乙状结肠扭转 多见于老年人,常有便秘习惯,除腹部绞痛外,有明显腹胀,而呕吐一般不明显。 低压灌肠:量常少于500ml X线平片:马蹄状双腔充气肠袢 钡灌:尖端呈“鸟嘴”形 鸟嘴征:乙状结肠扭转: 乙状结肠扭转 5.麻痹性肠梗阻(Paralytic intestinal obstruction):   没有肠腔狭窄,由于各种因素引起整个胃肠道动力丧失,而致肠内容通过障碍是为麻痹性肠梗阻。最常见于手术后和急性腹膜炎。x 线表现为大、小肠和胃均胀气扩张,尤以大肠胀气明显,内有较小的气液面,分布范围广,无梗阻的定位征象。麻痹性肠梗阻应与低位结肠梗阻鉴别,结合临床诊断并不困难,若行钡灌肠,钡剂可达盲肠,从而排除结肠梗阻之可能。 麻痹性肠梗阻还必须与反射性肠郁张相区别。反射性肠郁张是由于腹内脏器或泌尿系的感染、绞痛等,引起肠道动力和功能障碍,形成肠内胀气和积液。 X线征:小肠内积气,形成无一定形态的片状气影或呈多边形的分格状气气影,尤以病变附近肠管明显,但肠管扩大程度不重,且很少连续如管状影或成层状排列。立位检查一般多无液平,如出现液平,其宽度约2-3cm。结肠常同时胀气或有小液平。 麻痹性肠梗阻:表现为全腹内肠管轻中度扩张,积气多、积液小,即液平面短小 腹内疝是指腹腔内脏器或组织通过腹膜或肠系膜正常或异常的孔道、裂隙离开原有位置而进入腹腔内的某一解剖间隙,其发病率低(约0.2%~0.9%),为小肠梗阻一少见病因(约5.8%)。然而,腹内疝易并发肠绞窄或缺血,致死率高(75%),因此早期诊断和手术治疗至关重要,但由于缺乏特异性症状及体征,且多与性别和年龄无关,其术前诊断困难。近年来,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的发展,则为腹内疝的检出、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了新的依据。 6、腹内疝 一、腹内疝的分型 (一)根据发生位置 Meyers提出的腹内疝传统分型已被广泛接受,包括十二指肠旁疝(53%)、盲肠周围疝(13%)、Winslow孔疝(8%)、经肠系膜疝(8%)、乙状结肠周围疝(6%)、吻合口后方疝(5%)。此外尚有较少见的经网膜疝及发生在盆腔的膀胱上疝、经子宫阔韧带疝、Douglas疝等。 (二)根据发生原因 腹内疝又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类。 1.先天性:是指因胚胎发育过程中肠管旋转或腹膜附着异常等先天性因素所致腹膜隐窝大而深,腹膜、网膜或肠系膜存在缺损,或Winslow孔过大,肠管可经此疝入。包括十二指肠旁疝、Winslow孔疝、部分乙状结肠周围疝、部分盲肠周围疝、部分经肠系膜疝等。 2.后天性:是指后天因素如手术、外伤、炎症等所致腹膜或肠系膜的异常孔隙,肠管可经此疝入。包括部分经肠系膜疝、吻合口后疝、部分乙状结肠周围疝和部分盲肠周围疝等。 (三)根据疝的结构 可按有无疝囊分为真疝和假疝。脏器疝至另一个腹膜

文档评论(0)

a3366611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