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就业信息搜集研讨
校内主管部门 校园招聘会 事先了解用人单位 制作个性化求职简历 认真聆听企业宣讲 注意仪表 进场前…… 现场中…… 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Internet 注意事项 社会关系网络 特别推荐的途径 求职人际网络,又称支援性人际关系,即在求职过程中可以为你提供支援的人,包括父母、亲戚、朋友、老师、同学、学长、实习单位和其他人。 有相当高比例的就业来自于推荐的方式 作用:提供信息+推荐 构建自己的人脉 父母——父母的…… 亲戚——亲戚的…… 邻居——邻居的…… 同学——同学的…… 老师——老师的…… 校友——校友的…… 熟人——熟人的…… 实习时遇到的…… 旅途中遇到的…… 会议、讲座上遇到的…… 健身、校处活动中遇到的…… 直接与用人单位联系 电话联系 内部人士引见 亲自登门拜访 参加行业展览会 …… 毕业生应具有的处理信息的能力 就业信息利用中需注意的问题 小王在网上获知广州一家计算机公司招聘技术人员,待遇很好。小王是学计算机的应届毕业生,投递简历的当天小王就受到了对方的回音,邀请他到广州进行面试,并表示公司会到火车站接他,非常热情。 你是小王的同学,小王与你讨论他的这份邀请,你如何做让小王更加清晰地辨别该单位?你又会给小王怎样的建议? 模拟 讨论 分享 公司具体地址; 公司广州固定联系电话; 面试的具体时间; 面试的具体地点; 其他应聘该公司的人获得的相关情况; 给他一些建议:如结伴而行;对于身份证的保管等。 大学生求职相关网站: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国家职业资格工作网 中国大学生就业网 中国国家人才网 中国就业网 中国创业网 新职业网 应届生求职网 中华英才网 智联招聘 前程无忧网 英才网联 中文职业搜索引擎 乔布简历 0 1 2 3 4 5 入门要求 0 1 2 3 4 5 雇用条件 0 1 2 3 4 5 发展机会 0 1 2 3 4 5 工作地点 0 1 2 3 4 5 职位描述 评分 评价 工作特点 职位名称 职业评价工作单 职业评价工作单 鉴别获取的信息——可靠程度、内容是否齐全、时效性 重点把握——对照自我标准,将信息排序,有的放矢 及时反馈信息——迅速及时地参与信息实践 善于挖掘潜在信息——具备发展的眼光和分析能力 注意的问题——轻信、从众、举棋不定、急于求成 “高薪”及其它承诺“陷阱” 一些别有用心的“用人单位”往往会利用大学毕业生求职心切的心理和缺乏社会经验、单纯、易轻信别人的特点,在“双向选择”过程中或在招聘广告中介绍本单位情况时言过其实、夸大其辞、避重就轻,或者使用一些笼统、含糊不清的词句,或者做一些让人心动的“承诺”,以迷惑并吸引毕业生前来应聘。 高薪承诺: 含糊的月薪数字、有附加条件的高薪、高薪承诺多为口头协议 职位陷阱:用一些头衔、位子吸引毕业生,等到了单位,才发现实际从事的工作与所谓 的“职位”相差胜远 福利承诺:一些单位口头上给求职者提供的福利承诺格外让人眼红,而实际上要兑现这 些福利又有许多苛刻的限定 3 求职“陷阱”的识别与防范 合同“陷阱” 聘用合同是企业和求职者建立劳动关系、维护各自权利的依据。在签订聘用合同时,劳资双方的地位是平等的。但是,由于毕业生刚刚走向社会,对一些基本的法律法规知之甚少,因此,在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时,往往落入用人单位设置的合同“陷阱”之中。 合同“陷阱”的主要形式 口头合同——用人单位与毕业生只是在口头上约定相互间的责、权、利 霸王合同——片面地从企业一边的利益出发,制订“一边倒合同” 生死合同——合同中有关病、伤、残、死亡的保险条款不符合相关法律规定 保证合同——企业把一些不合理的要求写入保证书并附在劳动合同上 双面合同——与毕业生签订真假两份合同,假合同应付检查,真合同实际使用 试用“陷阱” 中介“陷阱” “试用”本来无可厚非,但近年来,不少毕业生遭遇这样的陷阱:一些单位(甚至还有一部分是知名企业)与很多毕业生签约,但在试用期即将结束时,以各种理由辞退了绝大多数毕业生,更有甚者,还要求职者交纳一定数额的培训费。理由很简单,一些别有用心的企业就想用“无报酬”或“极低报酬”无偿使用大学毕业生这个“廉价劳动力”。 奉劝毕业生不要到无营业执照和职业许可证的职介所去,一般应到大型劳务市场、人才市场求职,合法利益才能够有保障。 传销“陷阱” 非法传销活动,诱骗毕业生到企业面试或实习 抵押“陷阱” 一些企业收取求职者押金,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