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 10 -
学案8 求同探异,比较鉴赏
学案略语 “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乌申斯基语)诗歌的“异彩”,只有从比较中见出。我们在准确鉴赏诗歌的基础上,可以把两篇或两篇以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作品放在一起,对其内容、题材、情感、表达技巧和语言风格等方面进行比较,或求同,或探异,或求同探异,从而真正地品鉴诗歌。应该说,比较鉴赏是对诗歌鉴赏达到一定程度后的必然产物。在2014年,全国有近一半的省市高考诗歌题考查了比较鉴赏,这就预示着诗歌鉴赏的走向。对此,考生应不断地研究、训练诗歌比较鉴赏题,这样不仅能提高自己的比较鉴赏能力,而且能获得“比较”满意的分数。
自我诊断,找出答题短板
1.(2014·天津)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作答。
暮 春
[宋]黄庚
芳事阑珊三月时,春愁惟有落花知。
柳绵飘白东风老,一树斜阳叫子规。
暮春山间
[宋]黄公度
缓步春山春日长,流莺不语燕飞忙。
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
两首诗都写了暮春之景,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答:
答案 《暮春》一诗主要抒发了诗人惜春伤感之情,《暮春山间》一诗主要表现了诗人欣赏山中暮春之景的愉悦闲适之感。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抓住两首诗的意象特点,就能把握其感情异同。《暮春》写了落花、柳绵、子规等暮春意象,表达了因暮春引发的惜春伤感之情。《暮春山间》写诗人缓步春山,看到莺、燕各自轻盈飞翔,桃花凋谢涧水香,描绘了一幅幽美静谧的暮春景象,表现了作者的愉悦闲适之情。
2.阅读下面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纸 鸢
袁 枚
纸鸢风骨假稜嶒[注],蹑惯青云自觉能。
一旦风停落泥滓,低飞还不及苍蝇。
咏 柳
曾 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注 稜嶒:才气、品格等卓越超群。
《纸鸢》和《咏柳》两诗有异曲同工之妙。请就两者的“同工”之处作简要分析。
答:
答案 两首诗都是咏物诗,所咏之物都是借他人之势,得意忘形;作者都对此进行了严厉的讽刺和批判,并严正警告它们不会永远得意下去,终有一天会受到打击。两首诗都是借物抒情(托物言志),表达了作者对仗势得志的小人的批判和警告。
解析 该题是“求同”比较,可以就两诗所表达的情感主旨和表现手法两方面比较。
纸 鸢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中处处笔笔似乎都在写“纸鸢”,其实,“纸鸢”正是作者所鄙夷的那些凭借权势富贵而得到很高的地位,自鸣得意,飞扬跋扈,显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势利小人。
后两句是说掉到地上的纸鸢还赶不上苍蝇,那意思是很明白的,是在说“纸鸢”式的人物就尤为叫人厌恶鄙视了。
咏 柳
赏析 这首诗把柳絮飞花的景色描写得十分生动。柳絮在东风相助之下,狂飘乱舞,铺天盖地,似乎整个世界都是它的了。抓住了事物的特色,使之人格化了,使人看到一个得志便猖狂的形象。
“未变初黄”,准确地点出了早春季节,此时柳树枝上刚吐出新芽,正是“且莫深青只浅黄”的新柳。一、二句写凌乱柳枝凭借东风狂飘乱舞;第四句以“不知”一词,对柳树的愚蛮可笑加以嘲讽。诗中把柳树人格化的写法,以及作者对柳树的明显的贬抑与嘲讽,使这首诗不是纯粹地吟咏大自然中的柳树,咏柳而讽世,针对的是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势利小人。将状物与哲理交融,含意深长,令人深思。
3.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塞下曲
张仲素
阴碛①茫茫塞草腓,桔槔烽上暮烟飞。
交河北望天连海,苏武曾将汉节归。
边上闻笳
杜 牧
何处吹笳薄暮天?塞垣高鸟没狼烟。
游人一听头堪白,苏武争禁②十九年。
注 ①阴碛:塞外的沙漠。塞外寒冷,故称。②争禁:怎么经受得起。
两首诗都运用了苏武这一典故,但作用有所不同,试作简要分析。(4分)★
答:
问题反思
诗歌比较鉴赏题常见的比较角度有哪些?你觉得在做诗歌比较鉴赏题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答:
比对答案,领悟答案升格之道
题目 两首诗都运用了苏武这一典故,但作用有所不同,试作简要分析。(4分) [原诗见“自我诊断”第3题]
剖析
现场
失分
答案得分现场失分答案失分剖析0分典故的作用是与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换言之,诗的比较分析是建立在对各自诗篇主旨、情感准确理解的基础上的。没有这一点,比较便无从谈起。该答案得零分,就是与对两首诗主旨把握不准有关。2分该答案在作者用典作用之一——对典中人物事件本身的情感态度这一点答得很准,但忽略了作者用典真正的作用不只是表达对典故的态度,更是为表达自己的情感服务的。该答案答出、答准了作者借用典故的真正目的,可惜忽略了作者对典故人物自身的情感态度的作用。解读
现场
满分
答案
?得分现场满分答案满分赏析满分
4分该答案牢牢把握住了诗歌用典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理科地理)试题.docx
-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初二数学(修订二).docx
- 2013—2014学年石景山区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docx
- 2013年7月亿房数据分析报告.docx
- 2013年9月公共基础课全国统一考试 大学英语B (五 英译汉).docx
- 2013年安徽高考数学(理科)卷及答案.docx
- 2013年安徽高考数学(文科)卷及答案.docx
- 2013年北京市房山区初三化学二模试题及答案.docx
- 2013年第一次工程联检问题反馈(重庆公司).docx
- 2013年高考真题—英语带答案(陕西卷).docx
- 2015年广东省卫生系列高级职称评审论文期刊儿科专业参考目录(试行)-.docx
- 2015年广西北海市中小学教师公开招聘公告.docx
- 2015年江苏昆山市部分事业单位历年模考题下载.docx
-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海南卷)物理答案解析(正式版)(解析版).docx
-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生物(重庆卷).docx
- 2015年七年级历史期末质量检测题(材料解析专项训练).docx
- 2015年天津西青区教育系统招聘300人公告.docx
- 2015年天津西青区教育系统招聘笔试考试内容.docx
- 2015年梧州市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培训班介绍.docx
- 2015年云南省选调生招考简章(380人).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