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群落的结构汇总.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五.群落的空间结构 (一)垂直结构、 (二)水平结构 等。 (一)垂直结构 同一地段,不同高度上分布着不同种群。 乔木层 灌木层 草木层 苔藓地衣层 与生什么因素有关? 光线 食物、光线、栖息地等 1、谁决定了动物的分层现象? 植物的分层 2、动物分层与什么因素有关? 鲢鱼在水体浅层、鲩鱼在中层、青鱼、虾、蚌等在水底,泥鳅、鳝鱼等则在水底淤泥中生活。 水上:荷花 水面:满江红、浮萍 水中:金鱼藻 (三)水平结构 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种群 (三)水平结构 由于地形的变化(起伏)、土壤的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等环境因素以及人和动物因素的影响。 1.特点: 呈镶嵌性分布 2.原因: 思考: 某座山海拔2042米,800米以下为常绿阔叶林,800至1300米为针阔混交林,1300至1600米为针叶林,1600至1800米为灌木林,1800米以上为草地。 植物的这种分带现象属于 。 分析:这种分带由海拔(地形)造成的温度和湿度差异引起,而不是由生物自身差异引起。 水平结构 例1:受水制约 浅水或水边:芦苇等水生植物; 水源附近:红树、柳树; 干旱处:松、杉、柏树, 极干旱:仙人掌、沙棘等 水中或水源附近:鸭子、青蛙 干旱的陆地:马、羊等 受温度影响 温暖湿润的南方: 荔枝、木棉、榕树等; 南方北方都可: 马尾松等适应性强的植物 东北较为寒冷的地方: 红松等喜凉怕热植物; 积雪的雪峰上: 雪莲等。 强调: 1.垂直结构:同一地段,不同高度分布不同种群;水平结构: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种群。 2.垂直结构的分层现象:由于生物本身的高度或活动空间的高度造成的; 水平结构的镶嵌性分布:由于环境的光、热、水、土质及地形等条件对生物的选择造成的。 3.同种生物的不同分布,不能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或水平结构,如竹林高矮不一的竹子。 1、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垂直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 A.温度 食物 B. 温度 光照 C.温度 温度 D. 光照 食物 D 2、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植被分布状况是:山麓热带雨林,山腰常绿阔叶林,上层温带针叶林.顶部高山草甸,决定这种分布状况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A.阳光 B.土壤 C.温度 D.水分 C 3.右图纵向表示海洋不同深度中鱼类食物的分布状况。曲线甲、乙、丙分别表示三种鱼类的数量变化。下列对此图的分析,错误的是 ( ) A 海洋中的鱼类具有 垂直分层现象 B 此图表明鱼类对食 物的竞争状况 C 此图表明海洋中鱼 类的捕食状况 D 此图表明海洋中 鱼类的共生关系 海洋中鱼类食物的分布 浮游生物 底栖生物 潜底动物 种群数量 甲 乙 丙 D 第3节 群落的结构 课前复习 1、种群的三要素 ①同一自然区域 ②同种生物 ③全部个体 2、种群的特征 (1)数量特征 ①种群密度(最基本) ②出生率和死亡率 ③迁入率和迁出率 ④年龄组成 ⑤性别比例 (2)空间特征 ①均匀 ②随机 ③集群 所有这些种群的集合称为“群落” 二、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1.有多少种群,哪些在数量上占优势 2.各种群间的相互关系 4.群落的演替情况是怎样的 3.群落的空间结构 5.各个种群分别占据什么位置 6.群落的范围和边界 三、群落的物种组成 农田中除种植的农作物外,还有杂草等多种植物及昆虫、青蛙、老鼠等多种动物及细菌等微生物。——是一个群落 这是何种群落?说出判断的理由。 农作物占绝对优势。 农田群落 这是何种群落?说出判断的理由。 该群落中草本植物占绝对优势,稀有灌木,乔木极少。动物多为穴居、快速奔跑者 草原群落 三、群落的物种组成: 区别不同群落的方法:物种组成 1、不同群落的物种数目不同,即:丰富度不同。 特点: 2、不同群落的优势种群不同。 从赤道到两极生物种数目(丰富度)如何变化? 一般来说,环境条件愈优越,群落发育的时间愈 长,物种的数目愈多,群落的结构也愈复杂 气候 一个区域内只有一个群落 四、生物间关系 (一)种内关系 思考:群落是不是种群的简单叠加? 如动物园中,企鹅、斑马、大象等生物? 一个群落不是随机地聚集在一起的,而是通过复杂的种间关系,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二)种间关系 (一)、种内关系 (一)种内互助:蜜蜂、蚂蚁等 意义:有利于群体取食、御敌、生存 (二)种内斗争:同种生物之间由于争夺食物、空间、水分、养料等也会发生斗争 植物的种内斗争:表现在对水分、养料、光照、空气 等无机 环境因素的需求上 动物的种内斗争:表现在为食物、栖所、配

文档评论(0)

舞林宝贝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