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世界地理 世界—— 中国古代有世有界,没有世界。我们现在所说的世界,上古时叫“天下”(不同时期,天下的概念是不一样的)。“世界” 是佛教的概念,其中三际为世,十方为界。三际就是过去、现在、未来,十方就是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和上、下。 可见,世是一个时间概念,界是一个空间概念,佛教所谓“世界”,相当于汉语中原有的“宇宙”,——四方上下曰宇,往古今来曰宙。 但汉语的宇宙和佛教的世界并不是同一个概念(佛教的世界以人为中心,中国古代的宇宙以地为中心),所以,古人宁肯用作为时间概念的“世”(世代)和作为空间概念的“界”合成一个新词,也不愿照搬“宇宙” 这个现成的老词。 地理—— 地,大地、地区、地物—分布在地表上的固定物体。如居民点、道路、水利工程和建筑等。 理,道理、事理、理路—条理。 地理——全世界或一个地区的山川、气候等自然环境及物产,交通、居民点等社会经济因素的总的情况。 研究对象: 世界地理是: 研究世界自然地理环境的结构和经济地域系统的学科。 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和区域分异规律 研究世界经济地域系统形成发展的条件、结构、体系类型及其地域运动规律。 学科特点: 是经济地理学和自然地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地理学与经济学和区域科学之间的一门交叉学科。 学习任务: 运用辨证唯物主义观点,阐明各大洲、各大洋自然地理环境结构的特征及其形成演化的基本规律。 揭示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地域系统形成发展的客观规律性,研究它们经济发展条件和经济地域组合特点,探讨地域产业结构的类型和基本特征。 分析其经济地域的组织形式、经济地域格局的发展特点及其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阐述三者之间的有机联系与发展趋势,从中吸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外为中用。 高等师范院校地理系主要专业课,(必修课),60学时 . 研究内容: 研究各大洲、各大洋自然地理环境结构的特征及其形成演化的基本规律。 揭示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地域系统形成发展的客观规律性。 探讨人类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 综合性与区域性—— 以世界自然地理为例——海陆结构、地形结构、气候结构、水系水文结构、自然带结构综合构成了全球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特征(综合性)。 但各大洲之间和各大洋之间又各具自然地理上的独特性,既体现了全球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区域性),又体现了该大洲或大洋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基础应用学科。 ——与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结合密切。 与其他学科关系: 世界地理是世界自然地理和世界经济地理的综合,既需要普通自然地理学和部门自然地理学等方面的专业基础,又需要经济学和区域科学的知识。 地图学和计量地理学是重要的工具手段。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世界地理研究的方法论基础。 同时需要了解广博的历史、文化和现代科学知识。 ? 参考书目: 世界经济地理 世界自然地理 世界地理 第一章 世界地理 总论 一、海陆分布大势 地球总面积约51000万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14900万平方公里,约占29%,海洋面积36100万平方公里,约占71%。 地球上的海洋是连成一片的,而陆地是相互分离的。有统一的大洋,而没有统一的大陆。 海陆分布特点: 1、陆地主要集中于北半球。这里陆地占北半球总面积的2/5,而南半球陆地面积占其总面积的1/5。北半球的极地是一片海洋,而南半球的极地却是一块陆地。 2、各大陆的形状都是北宽南窄,略呈倒三角形。除南极外,所有大陆还南北成对分布:北美与南美、欧洲与非洲、亚洲与澳大利亚,每对大陆之间都是地壳破裂地带,形成规模较大的陆间海。 3、大西洋两岸大陆岸线的走向具有明显的一致性。亚欧大陆东部边缘被一串岛屿群环绕,形成向东突出的岛弧,岛弧的外侧则是一系列深海沟。 二、陆地与海底面貌 —陆地 陆地地形通常分为平原、高原、盆地、山地、丘陵等类型。它们以不同规模在各大陆上交互分布,共同构成陆地表面崎岖不平的外貌。陆地最高点8844.43m,最低点;—392m,平均高度875m。 山地——陆地上有两条巨大的高山带 山地指海拔500米以上的低山、中山、高山分布地区的总称。 环太平洋带—沿太平洋两岸作南北向分布。包括科迪勒拉—安第斯山系亚洲和澳大利亚大陆太平洋沿岸及东亚岛弧上的山脉。 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带。阿特拉斯山脉—阿尔卑斯系—安纳托利亚高原南北两侧山脉——兴都库什山脉——喀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走向高考】2015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7-3化学平衡移动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新人教版研究.ppt
- 2015年5.1意识的本质解答.ppt
- 【走向高考】2015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8-1弱电解质的电离水的电离新人教版研究.ppt
- 2015年5月高考地理统计图表专题复习解答.ppt
- 【走向高考】2015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四地壳和地表物质的运动研究.ppt
- 2015年6月东莞初三联考物理试卷解答.doc
- 【走向高考】2016届高考(外研版)第三部分写作素能培养:应用文(书信、电子邮件)(共13张)研究.ppt
- 【走向高考】2016届高考第一部分基础知识聚焦选修六Module2FantasyLiterature(共49张)研究.ppt
- 2015年9月山东济南解答.ppt
- 【走向高考】2016届高三物理人教版一轮复习:第2章第3讲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研究.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