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章 井眼轨道设计与轨迹控制 概述 概述 定向井用途: 1.地面环境条件的限制 高山,湖泊,沼泽,河流,沟壑,海洋,农田或重要的建筑物等。 2.地下地质条件的要求 断层遮挡油藏、薄油层、倾角较大的地层钻进等。 3.处理井下事故的特殊手段 井下落物侧钻、打救援井等。 4.提高油藏采收率的手段 钻穿多套油气层、老井侧钻等。 第一节 井眼轨迹的基本概念 一.轨迹的基本参数 测量方法:非连续测量,间断测量。“测段”,“测点” 井深、井斜角和井斜方位角----轨迹的三个基本参数。 (1) 井深(或称为斜深、测深) 井口(通常以转盘面为基准)至测点的井眼长度。 以字母Dm表示,单位为米(m)。 井深增量(井段):下测点井深与上测点井深之差。 以ΔDm表示。 第一节 井眼轨迹的基本概念 (2) 井斜角(α): 指井眼方向线与重力线之间的夹角。单位为度(°)。 井眼方向线: 过井眼轴线上某测点作 井眼轴线的切线,该切线向 井眼前进方向延伸的部分称 为井眼方向线。 井斜角增量( Δα ): 下测点井斜角与上测点 井斜角之差。 Δα=αB-αA 第一节 井眼轨迹的基本概念 (3) 井斜方位角φ (井眼方位角、方位角): 在水平投影图上,以正北方 位线为始边,顺时针方向旋转到 井眼方位线上所转过的角度。 井眼方位线(井斜方位线): 某测点处的井眼方向线 在水平面上的投影。 井斜方位角增量Δφ :上下测点的井斜方位角之差。 Δφ =φB-φA 井斜方位角的变化范围:0~360° 。 第一节 井眼轨迹的基本概念 (3) 井斜方位角φ: 井斜方位角的另一种表示方式: 象限角:指井斜方位线与 正北方位线或与正南方位 线之间的夹角。( 0~90°) 磁偏角: 磁北方位与正北方位 之间的夹角。 磁偏角校正: 真方位角=磁方位角+东磁偏角 真方位角=磁方位角-西磁偏角 第一节 井眼轨迹的基本概念 二.轨迹的计算参数 (1) 垂直深度D(垂深): 轨迹上某点至井口所在水平面的距离。垂深增量称为垂增(ΔD)。 (2) 水平投影长度Lp(水平长度、平长): 井眼轨迹上某点至井口的长度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即井深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长度。水平长度的增量称为平增(ΔLp)。 (3) 水平位移S(平移): 轨迹上某点至井口所在铅垂线的距离(或:在水平投影面上,轨迹上某点至井口的距离)。 平移方位线:在水平投影面上,井口至轨迹上某点的连线。 国外将水平位移称作闭合距。我国将完钻时的水平位移称为闭合距。 第一节 井眼轨迹的基本概念 (4) 平移方位角θ :平移方位线所在的方位角,即以正北方向为始边顺时针转至平移方位线所转过的角度。 国外,将平移方位角称作闭合方位角。 国内,指完钻时的平移方位角为闭合方位角。 (5) N坐标和E坐标:轨迹上某点在以井口为原点的水平面坐标系里的坐标值。 南北坐标轴,以正北方向为正; 东西坐标轴,以正东方向为正。 (6) 视平移V(投影位移) 水平位移在设计方位线 上的投影长度。 第一节 井眼轨迹的基本概念 (7) 井眼曲率K(“狗腿严重度”、“全角变化率”): 指井眼轨迹曲线的曲率。平均曲率 Kc=30γ/ΔDm “狗腿角”或“全角变化”(γ): 上、下二测点的两条方向线之间的夹角(空间夹角)。 狗腿角的计算: Lubinski公式:cosγ=cosαA·cosαB+sinαA·sinαB·cos(φB-φA) 钻井行业标准计算公式: γ=(Δα2+Δφ2·sin2αc)0.5 γ——该测段的狗腿角,(°); Kc——该测段的平均井眼曲率,(°)/30m; αc——该测段的平均井斜角,(°)。 αc=(αA+αB)/2 * * 1.轨道与轨迹的概念 井眼轨道:一口井开钻之前,预先设计的井眼轴线形状。 井眼轨迹:一口井实际钻成后的井眼轴线形状。 2.轨道设计与轨迹控制的发展 ★ 1859年,美国 E.H.Drake 在宾夕法尼亚用钢绳冲击钻钻出第一口石油井。 ★ 1901年,旋转钻井问世,开创了石油钻井新纪元。但仍认为旋转钻井的井眼轨迹与顿钻一样,为一条铅垂直线。 ★ 20世纪20年代末,意外发现井斜,开始发展直井防斜技术。 ★ 20世纪30年代初,在海边向海里打定向井取得成功。此后,定向井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井眼轨道设计与轨迹控制技术便应运而生。 地面环境条件限制 地下地质条件要求 处理井下事故 * * *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黄磷尾气在循环流化床锅炉中的掺烧使用介绍.PDF VIP
- 静脉输液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pptx VIP
- 碗扣钢管楼板模板支架计算书97027.doc VIP
- Boss Roland逻兰ME-90B 贝斯综合效果器[Simplified Chinese] ME-90B Reference Manual 说明书用户手册.pdf
- 玩转手机银行APP.doc VIP
- 征信报告模板详细版带水印可编辑2025年9月新版.pdf VIP
- 征信电子版PDF个人信用报告简版2024年12月最新版可编辑带水印模板.pdf VIP
- 征信详细版纸质个人信用报告2024年12月版可编辑带水印.pptx VIP
- 羽毛球单双打简易规则和图解.doc VIP
- 第1讲职业生涯规划概论.ppt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